高职职业技能与语言能力兼具的应用型泰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1期   作者:王岚棋
[导读] 时代在进步与发展,中泰经贸之间的往来也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与全面性。

        王岚棋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 651700
        摘要:时代在进步与发展,中泰经贸之间的往来也逐渐变得更加多元化与全面性。基于此,我国对于泰语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开始逐渐增加,尤其是一些能够从事经贸活动、商务谈判、商贸展会以及旅游服务等等拥有实际工作技能的相关人才。各个学校开始建设泰语专业、重点培养泰语应用型人才,不仅仅是自身专业发展的一种相对客观的需求,同时也是现如今社会发展的一种主要趋势。本文重点分析了培养兼顾高职职业技能以及语言能力的应用型泰语专业人才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职职业技能;语言能力;应用型泰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通过专业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可以发现,随着泰语专业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相关的就业压力也随之不断增加,相关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当前的泰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所培养的人才数量已经无法再满足当今社会对于泰语专业的实际需求。以往传统以及单一的泰语语言学习也十分不适应有关人才市场的需求。基于此,需要将培养兼具职业技能以及语言能力的应用型泰语人才充分重视起来。
        一、高职泰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
        中国与泰国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随着中国与泰国诸多行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增加,对于泰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各个院校对于泰语专业的实际建设力度也在不断增加,泰语人才的实际培养工作的成效也在不断增加。此专业的人才以及质量也随之显著提升。但是由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时间相对比较的短,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相对较多的问题。
        (一)缺少复合型师资队伍
        一般高职院校的泰语专业都比较缺少复合型的师资队伍。虽然最近几年的时间里,泰语专业的教师的学历以及职称层次等等都有了显著地提升,但教师的实际培养力度也比较缺乏,特别是一些青年教师。同时,伴随着高职泰语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相关的师资配备却很难跟得上其实际的发展步伐。对于学生来说,教师的数量比较少。教师的实际学历水平比较低,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也相对较差,学生的实际职称能力与水平较低。教师的实际学历水平非常低,实践操作的能力相对较弱等等,都显示出了师资队伍力量的薄弱。
        (二)教学方式单一
        对于高职泰语专业来说,其实际的起步时间相对较短,可以用于推广的经验也比较有限,专业教师队伍比较的年轻,教师的实际知识面非常的窄,教学的手段与方式较为单一片面,很难实现语言与专业之间的良好结合。缺少基本的教学经验,课堂的环境氛围比较的沉闷,学生也会一直都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中,学生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很难激发出来,对于那些零起点的专业来说,一般都是很难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
        (三)学生质量较差
        学生有关专业目标的选择比较的模糊,在进行专业的选择之时,高职院校学生都处于一种跟风的状态,甚至还有很多的学生是遵从父母的意愿来学习泰语专业的,学生的学习目标与能力目标比较的模糊,缺少对于未来职业与就业的思考,这对于学生日后的就业以及可持续性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不良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其实际的质量与本科院校相比较低,在此情况下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等等都存在着相对显著地差距。
        (四)专业设置不合理
        我国比较重视小语种专业建设以及投入,不仅需要设立有关泰语专业的本科院校,同时还有许多的本科以及专科院校也逐渐进入到了泰语专业的设立大军中去。

有关专业的开设其实并未真实的遵从专业开发的相关理念,忽视了有关社会的需求以及实际的办学条件,最主要极大地忽视了有关专业的岗位面向,不确定相关的专业内涵、学生的实际能力要求等等,特别是高职院校,甚至还有不少的院校是照搬本科专业建设以及高职其他专业的相关经验,也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实际特征以及有关人才培养的相关特色。
        二、人才培养措施
        上述诸多问题的存在,是致使高职院校培养的泰语专业人才的学历相对较低,缺少过硬的专业知识,综合素质也相对较低等。因此高职院校泰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关改革也开始逐渐变得更加的必然。
        (一)形成科学的教学组织模式
        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逐步形成相对合理以及科学的教学组织模式,依照社会岗位以及岗位群的实际能力需求,遵循语言学习的一般性的规律,灵活与合理的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适应岗位能力需求有着广泛发展前景的专业化以及模块化的相关学习资源,继而以此来尽可能的学习内容、教学评价以及教学组织等方面为教师以及学生提供相对创新的空间,构建相对开放式的课程教学体系,进一步的迎合学生实际的个性化的发展。发挥适宜的人才培养课程教学组织模式的效用,发挥专业职业能力结构中通用部分的构筑能力相关平台的效用,使用灵活的模块式课程结构,充分满足企业与学生之间不同的需求。不仅如此,还要将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重视起来。
        (二)选择职业应用型教学内容
        要将岗位以及岗位群能力作为依据条件,合理的选择最适宜的职业应用型教学内容。通过国内外的校外合作以及校企合作的方式将专业领域的知识以及技能充分展现出来,重点解决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内容陈旧、更新缓慢以及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等方面的问题,这也是十分不适用于企业发展的。需要依照专门的专业要求,在保证扎实的专业基础以及基本技能的基础之上,及时的了解与掌握本领域中相对最新的相关能力,继而逐步实现专业教学基础性以及先进性的统一。
(三)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进行社会调查与研究,寻找行业以及社会最真实的人才需求,继而逐步确定相关的人才培养的相关目标。高职教育的本质就是将实际的社会需求作为重要的依据条件,坚持就业导向,发挥人才需求调研以及岗位面向剖析,坚持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价值观教育充分融合到一起,锻炼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职业能力、综合能力等,逐步形成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逐渐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敬业精神以及职业道德。在熟悉的掌握专业工作所需的泰语专业基础知识的时候,熟知有关商贸、教育、物流以及教育等等的相关知识,逐渐形成较强的从事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基本技能以及实际的工作能力,将泰语作为主要的工作语言,继而胜任行业的管理以及服务工作。
        (四)开展语言能力及职业技能相结合的实践活动
        发挥实验性方式的效用,进行相对比较多样化的将语言能力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实践教育以及教学实践的相关活动,其中包含职业技能的大赛、模拟商务活动的相关竞赛、模拟旅游服务竞赛等等。不仅要通过实践活动来对学生进行锻炼,培养学生的应用型技能,其次,评估这些实践教育活动,继而为接下来形成关于应用型外语人才的理论认识给予相对实际的数据与相关的实验。
        结语
        综上所述,应用型外语人才不仅需要专业外语人才的语言培训基础,还要将职业技能的培养以及教学实践的锻炼充分重视起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人才培养的合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杜新昕,田凤婷,赵波,卢娴湘,马淑萧.跨境企业对高职院校泰语毕业生需求背景下的人才培养[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9):64-65.
        [2]郑钦清.职业技能与语言能力并重的泰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玉溪师范学院高职本科泰语专业为例[J].科技视界,2017(19):92+87.
        [3]普光琼.高职泰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4(08):133-13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