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枝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雄安校区 071000
摘要:受家庭背景、学习基础以及个性爱好等多元因素的影响,每一位中学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在心理发展方面存在差异。基于此,班主任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需要认识到这种特殊性,通过及时与学生进行对话和沟通,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诉求和烦恼,然后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帮助学生排解心理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生活和学习,从而为促进中学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班主任;中学生;心理疏导
引言
教育工作并非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还需要从生活、行为、态度、心理等方面对学习者进行良性引导。在基础教育阶段,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频繁的人,一定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新形势下中学学生的心理特点与思维方式,全方位地展开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与生活方面的困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而取得良好的班级管理实效。
1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班主任老师首先要对班级内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班主任才能结合学生的某些外在行为,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趋向做出准确判断。关于班级内每个学生的个人状况,班主任需要了解的内容很多,具体来说主要有:兴趣爱好、能力、性格、生活需求、学习动机、身体状况、人际关系、家庭背景以及过去经历等多个方面。班主任可以通过谈话、观察、家访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的搜集每位学生的个人信息,以便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对有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早预防、早发现、早疏导。当然,单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搜集信息是不够的。各级班干部也是近距离了解搜集学生心理资料的重要力量。他们对学生的情况可以了解得更及时更细致。这部分力量合理运用起来必能为班主任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巨大助力。同时,班级内还可以开设“悄悄话信箱”,搜集学生的心理诉求。有的学生由于性格内向,心里有事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而班主任老师以知心朋友的形象开设悄悄话信箱,在方便学生诉说心事的同时,也帮助老师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班主任老师在对学生有了全面准确的了解后,然后就可以找准时机,灵活运用已有的心理健康知识,深入学生内心,对其展开有效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度过难关。
2研究学生学习实况,为学生搭建氛围积极平台
在中学阶段,每个学生都如一根紧绷的弦,不敢有半分松懈,他们都在为自己心中理想的大学学府努力拼搏。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同,其出现的心理问题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在学习中会出现偏科的现象,或英语落后,或数学不理想,还有的学生各科平平,都需要提升。当然,也有的学生学习激情满满,各科成绩也相对理想,但由于班级学习氛围死气沉沉,导致自身逐渐沉沦,以致不可自拔。针对以上的情况,班主任可从两个方面进行心理指导:第一,研究学生学习实况,有针对性地去进行心理辅导,找出解决之策。如某一位学生因为数学成绩不理想而出现自卑之心,教师一方面进行心理健康指导,鼓励其寻求同伴、教师的帮助。另一方面,与数学教师联合,对该生进行心理治愈,帮助,让学生的数学成绩更进一步。第二,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教师可从班级文化入手,一则经常举行“我们来谈心”的活动,鼓励学生道出心声。二则要鼓励学生和睦友善、互帮互助,团结一致。
3采取“影子”策略,积极融入
“影子”策略强调积极融入,中学班主任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要肩负起人生导师的责任,对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有意无意,采用不同形式,陪伴在学生的身边。
如班主任有时可以在教室一角办公,课下与学生互动等,以这样的方式来不断地调适自我,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如“影子”一般,无时无刻不在身旁。“影子”策略早有实践成果,海伦·凯勒就曾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陪伴和帮助下,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克服了心理障碍,创造出了一个强大的自我。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单单要以课程形态出现在学生的身边,更是要以“影子”形态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去。一方面,教师要善于隐藏自己。在班级当中办公,要在课堂上隐藏自己,避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授课教师的正常授课。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互不干扰”是最好的隐藏方法。但在隐藏自己的同时,要仔细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心理波动和心理变化,及时做好调节工作。另一方面,在课下要积极与学生互动和沟通,特别是有针对性地对思想、行为有异常变化的学生给予看似无意的关怀,成为学生的朋友,在沟通和交流中更好地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培养师生感情,提高教学效率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学班主任开始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摒弃了单纯的说教,尝试着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此来培养师生感情,确保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进行,进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沟通过程中,最好选择一对一的沟通方式,这样既能够保护学生的隐私,而且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和感受班主任是在乎自己感受的,这样既能够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还可以增加他们之间的信任,确保课堂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同时,在与学生进行交谈过程中,班主任要营造出尊重与平等的氛围,鼓励学生自己选择一个称呼,这样既能够有效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而且还可以使学生愿意说出自己的苦恼。然而,如果学生闯了祸或犯了错,班主任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和教育,使他们能够充分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可以步入正确的人生道路。不管是与学生进行交流,还是批评和教育学生,都需要班主任准确把握一个度,以此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继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加强家校沟通协调
班主任在展开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过程中,在关注学生的同时,多留意学生家长的情况,要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社会、家庭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新形势下中学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来看,如性格孤僻、易怒、抑郁等,很大程度上与家庭因素有关,而且有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提出太多不符合实际的过高要求,导致学生压力增大,会产生一定的成长阴影。因此,班主任要多通过与家长的沟通协调,让家长认识到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且通过家长会、班级群等渠道去传授熏陶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家长多与孩子交心,听取孩子的意见,与孩子一起参加各种有意义的活动。如此一来,在班主任与家长的共同努力之下,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助力学生的健康成长。
结语
综上而言,班主任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力度,有助于促进学生良好地学习发展。从理论层面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分析,对实际班主任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作用,这有助于班主任自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提升,还能为学生可持续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匡凤莲.班主任工作中对初中学生心理疏导的方法研究[A].十三五规划科研成果汇编(第六卷)[C].:十三五规划科研管理办公室,2018:7.
[2]张惠英.新时期班主任对学生心理疏导的策略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5.
[3]曹天英.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与“问题”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学周刊,2019(18):107-108.
[4]季明荣.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学生成才[J].成才之路,2019(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