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辉
昆明市明通小学
摘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言文字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育是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形成的萌芽时期,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提升的途径比较多,这和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自觉性息息相关。通过积累丰富的语言文字材料才能够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通过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读物等方式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关键,教师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创造相应的平台,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升方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是一项综合性与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的语文课程必须让学生了解祖国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文化修养,推动学生精神方面的成长。根据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来看,语文学科具有极强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在义务教育时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分析学生对语言掌握的基本情况,对其进行有效的权衡。根据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来看,主要以阅读分析与语文理解为核心,其对语言的积累和运用重视度不够。目前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容乐观,经常出现错别字、病句连篇等状况。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接下来我将针对如何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个问题分享我的几个观点。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兴趣
在语文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有效的激发出来,提升学生的自我满足感,使其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状态中来,培养良好语文素养。首先,教师必须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尽可能使用鼓励性语言。作为教师,要懂得倾听学生的心声,关心和爱护学生,使孩子敢于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问题都没有一个统一化标准化的答案,学生回答的问题和教师的预设会存在一定的偏差,但其回答创造性比较强,因此教师必须懂得积极鼓励学生。其次,教师要保持一颗童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和成人存在很大的偏差,其思维方式和观察角度存在极大的不同之处,教师要懂得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内心所想进行深入了解,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学生表现比较好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将其课堂上表现的欲望充分有效地激发出来。
二、利用朗读训练,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
根据语文能力发展的基本情况来看,具有极强的顺序性,想要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比如,进行大量朗读训练,让学生多读、多写,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必须掌握关于朗读的一系列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字、词、句训练。从当前的语文教学情况来看,大部分教师对语文课文段、篇训练较为注重,但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积累重视度远远不够,语文教学的思想性、情感性比较差。平时补充的一些练习册虽有涉及很多词语练习,但由于对这些词语练习时语言环境的缺乏,因此,整体的训练效果不佳。一些教师要求学生背诵课文中的大量词语概念,这本身耗费了学生大量学习的时间,限制了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因此必须摒弃这种方法。但是也必须得展开系统的基础性训练。比如,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时,首先,需要认识该文章中包含的生字词,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便于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其次,明确课内与课外之间的内在关系,展开系统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最后,让儿童回归到自然生活中去,面向社会,面向自然。通过一系列活动,掌握丰富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三、利用阅读教学,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
语言文字的学习是能力训练语文学习的核心内容。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文本为依托,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使其发展成为语言运用的重点,使文本内容能更好地被学生理解,增强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大胆创新。理解是阅读教学的前提条件,是语言文字运用的重难点。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字词的含义进行深入理解,更好掌握字词、句子的语境,对其进行深入理解。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可以有效利用词语说话、写话等内容对其含义进行深入理解;熟练的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对于中高年年级的语文教学来说,需要根据文章中的内容加强理解,对语言的特点、文字结构等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在展开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口语教学、字词教学,使学生掌握丰富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口头与书面表达能力,使其能够和生活实际充分有效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阅读理解的方式,培养学生掌握语言表达的有效方法,对其语言运用能力进行系统的训练,促进知识的迁移与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
四、重视写作指导,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
通常,一个学生的写作展现了学生日常知识的积累,其写作水平能够充分体现出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高低。所以,对于语文教师来说,必须精心地设计写作课,精心地批阅学生的作文,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写作的类型多种多样,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的运用。首先,可以为学生布置周记或日记,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认真地记录每天身边发生的人与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种练笔在主题与题材方面没有太多的限制,也不需要字数的约束,学生完成起来比较得心应手,最主要的是一定要坚持下去。其次,在课堂上开展课堂小练笔活动,将阅读与写作的途径对外拓展,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将阅读课与练笔充分结合起来。一节优质的语文课涉及听、说、读、写等多个环节,很多教师在语文课堂结束后经常设置一下总结性练笔,比如写一写对本节课的收获,或进行随堂练笔。鼓励学生用精炼的语言总结归纳自己的所得,这既能锻炼学生的提炼能力,又能够提升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最后,进行系统的作文教学。作文最能够体现出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现在,大部分学生排斥写作,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教师指导不当,没能在小学给予学生良好的语言示范。语文来源于生活,在作文教学开展的过程中,必须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对周围事物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写观察类的作文时,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找个花盆、泥土等工具共同合作种大豆,每天观察大豆的生长状态,定期施肥、除草,记录大豆的成长过程,然后每天练习写观察日记。慢慢地,写作素材有了,要表述的内容也能够清晰地使其能够用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作能力自然有所提高。还可以买来鱼缸、小金鱼放在教室的窗台上饲养,让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成长过程,加深记忆,最后通过作文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学生创造出来的作文就能够富有生活的韵味与气息,语言运用能力就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地培养起来了。
五、总结
综上所述,文本中的语言点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将文本中有用的信息充分挖掘出来,才能将语言文字的激发点和关键点充分展现出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课堂并不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最终渠道,但是,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从课堂教学出发,正确指导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语文学科能够使学生有效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运用能够充分体现出语文的特质。语文教学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在新课程背景下,必须注重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黄晓琴.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16
[2]王娜娜.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蔡兰芳.小学语文“递进循环式”教学策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黄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建构[D].福建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