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巍
黑龙江财经学院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25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英语成为未来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项技能。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承载着实用技能和人文精神的传播与传承。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大学英语教学呈现出多维度、多角度、多层次的变化和发展,学生需要深度的人文关怀、丰富的思想内涵以及文化意蕴,才能从语言学习中获得较深的感悟与提升。作为通识类课程,大学英语还具有一定的育人功能,向学生传授西方思想精髓,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养的培育,从根本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本质及意义。本文就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和育人功能展开探讨。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人文价值; 育人功能
引言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以及学习能力四个方面。高等教育学段对于培养人才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英语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学科,在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人才,辅助学生毕业后就业及职业发展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1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优势
(1)语言优势。语言的运用是人在理解该语言的表达习惯和使用逻辑的基础上,经过大脑转化,形成自我意识表达的过程。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要关注语言所携带的思想、意识及文化,还要关注学习语言的人,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学首先是以人为本,以人文精神培育为主旨,在尊重学生主观感受的前提下,培养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国际交往的能力。(2)情感优势。教师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往往需要扮演双重角色,即关怀者和引导者,从人文教育的角度来看,教师对学生需要有充分的耐心,能够积极鼓励学生主动进行交流,关注学生个体,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些都是大学英语课程所带给学生的人文优势和人文关怀,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实际上是以情感为外在包装的一种知识输送,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3)学科优势。大学英语的学科优势主要体现在受教范围广泛,文化内涵丰富等方面。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之一,在世界交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世界超级大国,如美国、英国等国家均使用英语,因此,大学英语课程对我国国际化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拥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沟通能力,能够有效地进行英语交际,这些都是大学英语所能赋予学生的人文素养。
2大学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
2.1思想育人
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知识性允许的范围内,最大程度地选择能够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思想品格和心理素质的内容。选取的教材应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积极的正面作用,同时,还应注意其中蕴含的思想品德内容与大学生德育的相关性,应该强调作为个体的人在面对社会与自然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在使用英文原版教材时,应当注意深入挖掘材料中所蕴含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一致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对教材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的部分进行批判性阅读,并对学生开展适时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批判性思维。我们应该找到大学英语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最佳平衡点,真正做到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三者的有机融合。
2.2文化育人
作为通识类课程,大学英语注重培养学生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精神,大学英语的学习不是单纯的技能方面的训练,而是要获得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争取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共同发展的机会。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崛起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英语已经成为承载和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过程,更是要让学生通过这门语言在世界舞台上传递中国声音和中国态度。大学英语应注重积极向上的文化指引功能,培养学生与世界各国人民广泛交往的能力,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能够面对复杂文化的交流与交锋,对文化差异、文化偏见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以多元的文化内容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认同,形成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文化育人效应。
3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3.1清晰定位教学目标
为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实效性,大学教师应避免停留在语言教学层面,而是结合西方现代医学文化,以实用为宗旨,对英语教育教学目标进行重新定位,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为英语教育向国际化层面递进提供充足原动力。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目标重构时,教师可以高层次医学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高级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重点,结合课程内容,从通用英语、专用英语能力等方面,进行课程总体目标体系的完整构建。
3.2完善新媒体教学设施
大学英语课中对新媒体展开应用,需要有新媒体设施的支持。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在当下的国际领域,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交际工具。借助新媒体加强学生对英语基础的掌握以及应用,需要开设出一些实践类的活动,让学生可以参与到英语课外活动中,锻炼自身的实践能力。这些需要学校为大学英语课建立新媒体设施基础,为新媒体教学提供基本的环境,然后借助新媒体,提升大学英语课的效率以及质量。
3.3.增强学生学习能力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的方式有两种,即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生是被动的,是知识的接受者,且知识通常以定论的形式出现。而在发现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知识通常以问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现、分析、理解和获得。长期以来,中国学生在学习时以接受学习为主,常常被动地死记硬背。学习能力不可一蹴而就,而是个逐渐提高的过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学习观念,养成高效的学习习惯,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结语
未来大学英语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将会越来越接近于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只是在知识结构和研究领域上还保留具体的学科内容,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定会更注重人文价值和育人功能的实现,最终培养出精神独立、创新能力强,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综合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家政.文化哲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0).
[2]秦明利,王晶石著. 《中国大学外语教育:人文精神培育》[J].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02).
[3]李剑锋,封林惠,翟军,林岩.情感教学金字塔交互调控模型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