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培显
汉中市西乡县莲花小学 陕西 汉中 723500
【摘 要】以联盟学校“一校带多校”的教学组织模式,逐步形成强校带弱校、优秀教师带其他教师制度化是国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战略部署。本文是以西乡县莲花小学“1+n”网络共享课堂的实践探索为基础,从流程管理的视角,分析了“1+n”网络共享课堂的组织流程及教学流程,对提升联盟学校“一校带多校”的实践策略及研究价值提供了操作范本。
【关键词】远程互动;课堂环境;“1+n”模式;实践研究
远程互动课堂环境下的联盟学校“一校带多校”的教学组织模式,逐步形成强校带弱校、将优秀教师的课堂带给薄弱学校成为可能。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教育领域也有了深度融合,优质教育资源异地同步共享的教学形式在西乡县逐步开始尝试。这种利用网络互联技术将主讲端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与接收端学校实现共享的教学模式被称为“同频互动课堂”。
近年来,我县教育快速发展,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教育基础条件大幅度提升,教育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但农村学校、尤其偏远山区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依然存在,师资不足、教师业务水平偏低等问题仍是限制西乡县教育发展的核心问题。自
2018年以来,西乡县“1+n”远程互动网络共享课堂的突破口,通过“试点—示范—常态”的推进思路,在政策层面上落实并推广了教育部等五部委提出的战略部署,切实解决了乡村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及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在实践层面上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破解了农村学校的教育短板,提高了农村学校的课程开设率;在理论层面上提供了操作范本,为西乡县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新的思维借鉴。目前,莲花小学全面建成远程互动教室 16个。同时,同大河镇九年制学校(小学部)、杨河镇中心学、白勉峡镇九年制学校(小学部)、马家湾九年制学校(小学部)共同建立远程互动联盟学校,经过近2年的运行,惠及到联盟学校80多个班级的近4000名农村学生。下面就远程互动课堂环境下“1+n”模式的组织流程与大家进行探讨。
一、“1+n”远程互动共享课堂的组织流程
网络共享课堂是当前信息技术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遍应用的新形式。西乡县莲花小学“1+n”网络共享课堂是在现代教育理论及现代传播理论的指导下,将大河镇九年制学校(小学部)、杨河镇中心学、白勉峡镇九年制学校(小学部)、马家湾九年制学校(小学部)构建成为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录播+平台+数据+终端”的网络应用共同体,以“1+n”共享方式将莲花小学名师的课程、教学资源推送到联盟学校的教育传播过程,以促进学科、课程的方式推进城乡学校同步发展。其中“1”是指莲花小学(联盟长),“n”是指4所联盟学校。联盟长学校建设标准的录播教室、传输平台及硬件传输设施,网络联校建设硬件接收设施及显示终端。 “1+n”网络共享课堂是“一校带多校”的组织形式。在联盟长学校建设1间硬件传输环境下的录播教室,在所联盟的4所学校建设硬件传输在线互动教室,以联盟长学校带联盟学校,帮助联盟学校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实现城乡同步协调发展。
二、“1+n”网络共享课堂的教学流程
流程的动态性特征告诉我们:流程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它是按照一定的时序关系徐徐展开,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的动态联结[3]。由图2可知,湘西自治州“1+2”网络共享课堂的教学流程可以分为学期规划、双向备课、互动上课、互动测评及资源共享五个主要活动环节。
1.学期规划。
联盟长学校在制定“1+n”网络共享课堂的学科计划时根据课程标准,确定推送学科和课时,共享课程每周不少于2门学科,每科每周不少于1课时。教研活动及班队主题教育活动每月不少于1次。确保“1+n”网络共享课堂从课程设计、互动备课、资源研发、教研混合、技术保障的一体化,从而提高网络共享课堂的效率。机制建设首先是健全联盟长学校与联盟学校的合作机制,明确两者的权利与义务,其次是要考虑评价激励机制,确保参与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2.双向备课。备课是实施“1+n”网络共享课堂的基础,备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1+n”网络共享课堂的效果。“1+n”网络共享课堂的备课活动具有双向性的显著特征,主讲教师只有在联盟学校教师的帮助下,才能了解联盟学校学生的学习特征,才能完成学生学习特征分析,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选择适宜的教学资源、教学策略,设计双方参与的互动活动等等。联盟学校教师只有提前与主讲教师交流沟通,才能充分了解主讲教师的教学设计、资源应用策略与方式。联盟长学校与联盟学校的双向备课的基本流程是“主讲教师初备—推送联盟学校教师商议—远程互动研讨—互动定稿—双向互动备注—双方互动准备”。双向备课要做到“四定” “四统一”:“四定”就是定时、定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四统一”就是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难点,统一作业内容,统一教学进度。互动备课要有“三稿”:初稿、修订稿和执教稿。互动备课要求每一位参与教师都要积极参与、相互探讨、贡献才智、共享资源,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与合作精神。互动备课之后还要重视集体评价,使教师以课后集体评价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专业水平的同时,达到“评一课、促多人、带一方”的目的。
3.互动上课。“1+n”网络共享课堂是一种“真实课堂+远程互动”的教学新形式,是一位教师在同一时间,为n个地点学生上同一节课的全新授课方式,具有“时间同步、内容同步、授课同步”的互动显著特点。实践表明,互动上课环节中,主讲教师要善于抓住 “导入互动、问题互答、活动互做、思维互补、资源互学、作业互评”六个主要环节和要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互动测评。由于“1+n”网络共享课堂是一位教师为n校学生同上的课程,因而,无论是课堂上的作业反馈评价及单元测试等教育测评活动,联盟长学校主讲教师要考虑其它网络联校的学生情况,做到测评互动,评价一致。对于课堂教学的作业反馈,可以采取n校学生互动展示,n校学生互动评价的方式进行,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这种互动评价中,城乡学生互相启迪,取长补短,能够收获更多的学习伙伴及多向思维。
5.资源共享。教师、学生在“1+n”远程互动课堂环境下的教学学习,将实践过程的所有资源上传到县级共享资源平台中,建立电子档案,供广大师生免费共享使用。
实践表明,只有将动态的“1+n”网络共享课堂实践过程转换为静态的操作流程,并且不断地完善,构建出规范的操作范本,形成制度化、常态化应用,才能有效提高“1+n”远程互动课堂环境下的实践效率及理论价值。
注:
[1]. 陈丽嫦;创设互动课堂 培养创新能力[J];珠江教育论坛;2010年04期
[2].李六安;王炜锋;希沃易+互动课堂与复式教学“垂直互动”融合教学浅谈[J];教育革新;2018年12期
[3].盘俊春;一款实用的互动课堂管理平台;课堂派[J];珠江教育论坛;2010年04期
[4].焦秋洪;用对话打造和谐互动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7年01期
[5].周秀清;胡建国;李桂真;张玉梅;孙启昕;多媒体教学在互动课堂中的有效运用[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C];2018年
[6].记者 麻萌楠 通讯员 叶艳景;遂昌同步互动课堂让“虚拟”老师授课[N];丽水日报;2019年
[7].纳雍县锅圈岩苗族彝族乡民生小学 王加凤;如何构建有效的互动课堂[N];贵州民族报;2018年
[8].海门市东洲中学 夏德祥;浅谈学程预设下的互动课堂[N];江苏教育报;2009年
[9]. 陈佳;“同频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实践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10].张灵通;基于教育云的互动课堂应用研究[D];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