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灿
湘阴县第二中学 湖南省岳阳市 4146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推动高中体育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养成势在必行。为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不断创造新的教学模式,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让学生能够在体育与健康学科中形成科学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如何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提出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学科;核心素养
现代教育越发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高中体育教学与健康学科方面,学校会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运动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让学生的体育知识更加丰富,有利于未来的成长;另一方面,促进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素养的养成,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从兴趣出发,培养学生专项技能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喜爱的运动,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擅长发挥学生的特长,帮助学生提升专项技能的训练,从而更好的实现体育知识的熟练运用,事实证明,在兴趣的作用下,会让学生的专项能力得到最大化提升。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体育器材和项目,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课程选择,不同的项目考核标准也要有所不同,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而定,重在培养学生专项技能。地理位置的差异也会导致不同学校的体育特色项目不同,要根据当地特征,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随意选择体育项目,进行学习,以此提升其专项运动能力。
例如,在我国北方内陆当中,比较常见的体育运动项目包括篮球、足球、乒乓球、排球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要学习的项目,学生对感兴趣的项目学习起来会事半功倍,有利于学生掌握系统的体育知识,加强学生专项技能的养成。而对于南方一些靠海城市来说,游泳课可以说是大部分学校的特色课程,也是学生的必修课,在此之外,学生可以选修其他项目,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充分满足了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对提高学生专项技能,促进体育知识的实际运用具有重要作用[1]。
二、注重加强学生技能规范训练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许多体育项目都具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在学习训练的过程当中,往往会自发的总结运动经验,提升自己的专项技能水平。在训练中,也不断地强化了自身的身体素质,为今后其它体育项目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为了能够让学生掌握精准的运动规范,教师在进行体育运动技巧训练教学时,要采用系统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并详细的了解所学习项目的运动特点和技能规范,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要结合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将知识教学融入到实际运动当中,在实践中让学生掌握专项运动项目的动作特点,让学生亲身感受在规范的操作下,所能达到的运动效果。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专项运动知识。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完整的动作流程,通过实践训练,让学生彻底融会贯通,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教学目的。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深层次的体育知识,而且能够让学生将理论更好地运用到实践运动中,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2]。
例如,以乒乓球教学为例,乒乓球的打法多种多样,其战术变化莫测,但归根结底是基于四个基本要素,即力量、速度、旋转和落点。要想学好乒乓球,就要注意力量大小和角度的控制,使乒乓球出现旋转,甚至可以控制球的落点。对于乒乓球的技术特点,主要看发球,发球时要符合规则,即注意一只手上抛,高度要大于16cm,而另一只手挥拍的动作,不要犯规。当然,这只是开始,在真正进行乒乓球对抗赛时,要做到知己知彼,仔细观察对手是使用直拍还是横拍、对方的发球特点、打法等,都要全面掌握。乒乓球的发球技巧方面,可以学习旋转球的技巧,很容易在开局直接得分,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由此可见,关于乒乓球的打法多种多样,在练习时要充分掌握其技能规范,熟知发球规律,特别要训练力量的运用,比如发加力短球,球短,又转,落点还好;发旋转球,上旋或下旋,或者进行旋转组合,给对手加压,掌控比赛节奏,这就是乒乓球的艺术魅力,越是学习越是发现其技术性强的特点,从而有效提升学生专项技艺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技能分析水平
随着信息技术在体育教学当中的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改善原有的教学方式,使高中体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不仅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有效地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高中体育实践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在进行技能方面的讲解时,很难充分而又详细地讲解各个动作的要领和细节。进行实际演练时,学生也只能观察到动作的表面,而不能够在理论细节上学到真东西。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善这一缺点。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与教材相关的比赛教学视频。通过慢放处理,让学生充分观察到体育运动的每一个细节,再配上对应的语音讲解,让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动作要领,并且可以对照着视频当中的动作进行实际演练,有效加强学生体育理论知识在实践当中的运用能力。
例如,学生在观察乒乓球比赛视频中每一个动作的细节时,要善于思考:“为什么要用这个动作?这个角度?换个角度行不行?怎样发力会更好呢?”。像这样,通过分析动作的细节,有效地加强学生的技术分析能力,对学生自身实力的提升也具有良好的果效。
四、强化健康意识,养成健康习惯
健康教育是我国目前体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为了让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健康意识,首先就要从身体运动开始,增强学生的运动意识,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断强化身体素质。有效的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自律。同时教师也要安排学生接受卫生教育,使体育与卫生相互结合,有效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体育竞赛和健康知识讲座,创造校园体育文化,通过趣味体育活动有效提高师生的活动参与度,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为学生提供了竞赛平台,有效促进学生专项技能提升和健康意识养成[2]。
结束语:
综上所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健康意识,对提高学生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合理改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的同时,提高其专项运动技能,并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许浩.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之内涵[J].当代体育科技,2020,10(08):154+156.
[2]李岳.高中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实践探索[J].科技资讯,2020,18(07):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