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思考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1期   作者:谢凤龙
[导读] 大学声乐教育是大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谢凤龙

        四川三河职业学院  四川省泸州市  646200
        摘要:大学声乐教育是大学生通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建立音乐审美意识,提升人文情怀和道德素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在声乐教育中融入对大学生的现代核心价值观倡导,让学生延伸教学,逐渐将个人的思想高度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声乐教育教学目前仍面对许多教学困境,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重视性不强,学生难以将声乐教育发展为终身的艺术文化熏陶课程,在简单地接触过后就容易中断学习,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未起到良好的引导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思考此类教育问题,优化管理模式,建立大学声乐教育高效课堂教学体系。
        关键词:大学 声乐教育 管理模式
        引言:大学声乐教育相比于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学的课程都具有很大的不同。大学生普遍处于18周岁年龄之上,他们具有个性化的自我意识,在教学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需求,针对学生制定适宜的教学战略。此外,对学生的要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提高,社会要求具有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发展型人才。在声乐教学中,学生不断感悟音乐的魅力,迸发艺术的灵感,为音乐世界注入新的活力。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将声乐教学视为重要的自我提高和成长课程,融入情感沉浸入音乐的世界,建立与音乐的情感共鸣,加深自我修养。
一、大学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现状
        在大学,学生的自由度更高,学习的独立性更强。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现代教育对学生的人文艺术情怀熏陶较少,大部分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都不甚了解,也很少有兴趣学习。学生在生活中与音乐的接触也只停留于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阶段,对歌曲中蕴含的乐理知识和深刻含义却一窍不通。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薄弱项重点教学,逐个突破,创新教学模式,以学生初步感知音乐魅力入手,深化教学,实现高效声乐教学管理。
二、大学声乐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思考探讨教学策略
(一)多样教学,创新课堂
        大学生在选择课程的自由度更高,学习上更需要以兴趣为主导才能实现长期高效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兴趣,让学生能够挖掘个人的潜力到音乐世界中来,是教学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因此,教师可选择多样教学方式,变换教学模式,将传统中教师的“一言堂”变成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模式。教师在教学时,可采用多种设备,例如将多媒体设备和乐器结合使用奏乐,提升整体音响效果。或者教师可让学生主动上台展示,弱化学生被教授的学习被迫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师和学生可增加趣味互动,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提问,教师讲解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贴近,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友好的师生友谊,有助于学生将对教师的尊重和喜爱延伸到课程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将课堂创新,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变得更加富有激情和动力,逐渐沉浸入音乐的魅力世界中,享受愉悦的课堂学习。


        例如,在大学声乐课程《歌唱的发声原理》一课中,学生需要明确如何找到歌唱呼吸的对抗力与咬字的重心所形成的歌唱平衡的协调,并形成循序渐进的良好歌唱习惯。在教学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音乐歌曲的旋律及音乐意境教师可播放《花非花》一曲,歌曲只有十小节,随着歌曲播放,视频内容也在不断变换,展现了美好静谧的和谐意境。学生在音乐播放观看后,主动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哼唱,歌曲为四句体单乐段形式,教师可拆分成四句,利用钢琴弹奏为学生展示每一段的重音和轻音,缓慢的节奏中加深了这种音调的对比性,学生理解起来也更加容易。教师再逐渐加快钢琴节奏,让学生进行跟唱,学生沉浸入音乐所营造的朦胧的美感中,自发地强调歌词中音调上的不同,领会音乐中言有意而意无穷的朦胧美。
(二)户外拓展教学,打开学生视野
        音乐的教学并不只存在于课堂方寸之间,更存在于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教师要让学生培养起生活中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把握学习技巧,努力练习音乐鉴赏力,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户外拓展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能够让学生迅速建立起对音乐美的认知,并加强对自我音乐的要求。在大众表演之下,接受众人的审判和评价,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同时也赋予学生更强的责任感,努力学习音乐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教师面对学生平时要施行“放养政策”,学生在平时的练习中放松心情,沉浸于欣赏音乐的世界。在面对自己的专业要求时,教师要严厉邀请学生学习必须非常具有个人荣誉感和使命感,促使学生以自我意识为主,倡导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强。户外拓展教学是对学生的一次实际检验,也是对教师教学的一次有意义的考验和指导,为之后的教学做深充分的准备和计划。
        例如,在大学声乐课程《歌唱的共鸣训练》一课中,学生要用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自然地打开喉咙的训练,学习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及歌曲艺术性处理。教师可先教学初级阶段的歌曲《百灵鸟》,歌曲节奏轻快,唱起来也容易出气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以爆满的精神状态、高涨的学习热情进行学习,努力放松自我,达到人与音乐合一的地步。教师可引导学生情境想象,在一片盎然的春意中,百灵鸟自由地飞翔在碧海蓝天之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激发内心深处的强烈情感,用唱的方式表达出来。在反复练习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去往市区中人流量较大的地方进行歌唱快闪。学生在大众的表演之下,虽有紧张的情绪,但大众的热情观赏让学生感到被期望、被重视,出于强烈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学长在演唱时能将歌曲中质朴和深情细腻的表达出来,让听众能够给予表演较高的评价。以户外拓展训练为重点,挖掘学生的音乐潜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迅速成长。
总结:综上所述,教师可结合户外拓展教学,打开学生视野、多样教学,创新课堂等策略,提高教学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德华, 陈献宁. 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创新研究》[J]. 高教探索, 2019, 000(001):134-134.
[2]张倩. "翻转课堂"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儿歌表演唱教学中的运用[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0(9).
[3]肖磊. 独立学院音乐学专业声乐实践教学体系创新研究——以皖江学院为例[J]. 北方音乐, 2019, 039(019):146-1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