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涵迎
(浙江省温州市瓦市小学 浙江温州 325000)
一、教材分析
风的观测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我们无法看到风,只能借助其他事物来感受风的变化。本课就是从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风向和风速》中,取其中一个环节——“制作一个风向标”作为一个单独的课时,开展STEAM式的教学活动。教学中融合科学、工程与艺术,设置设计、制作、改进、完善等环节,由学生自主设计制作一个实用的风向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放风筝的时候其实已经能感受到风往哪个方向刮可以利于风筝的飞行,这其中已经涉及到“风向”的概念。但在学习“风向”知识的过程中,对有些学生来说,确定风向是困难的事。本课就在学生认识“风向”概念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一个风向标,在不断的测试与改进中,巩固“风向”与“风向标”的知识。并让学生领悟到一个工具的制作与完善是需要经过不断地测试与改进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与掌握风向的概念
2、知道风向标指示风向的原理,会自制一个简易的风向标
过程与方法:
1、经过制作、测试、改进、再测试、完善等过程自制一个风向标
2、能让自制的风向标正确指示风向以达到实用的目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悟到一个工具的制作与完善需要不断地测试与改进
2、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提供很大帮助,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
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风向标指示风向的原理,自制一个简易实用的风向标
教学难点:制作、测试、改进、完善风向标,使其实用又美观
五、教学准备
生:一块大橡皮、剪刀、双面胶、彩色卡纸若干
师:吸管若干(每人一根)、竹棒若干(每人一根)、每组一个小电风扇(三档风力)、材料盒(每组一个);多媒体课件、制作视频、希沃屏幕同步
六、教学过程
一、风向与风向标(2分钟)
【师】1、自我介绍。
2、介绍来意——寻求大家帮助。
3、情境:PPT介绍“琦琦”的困惑——需要做一个风向标测风向,以助放风筝比赛。
【师】1、琦琦希望我们帮她做什么?
2、我们都知道,风向标是用来测风向的。所以,首先我们要明确:风向指的是什么?(举例:风由东吹向西,此时吹什么风?)
3、书本上的风向标是“箭头状”的。(PPT图片)
【生】1、找出关键问题,明确目标方向。
2、回忆与巩固“风向”的概念。
3、回忆书本上风向标以及曾见过的风向标模样。
二、风向标原理与特点(4分钟)
【师】1、PPT介绍:风向标的原理;师辅助介绍
2、总结风向标的特点
3、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或动物也有类似的形状?你们选择自己既喜欢又简单的形状进行制作。(强调:我们只需要画出轮廓就可以。
)
三、风向标的制作与测试(17分钟)
【师】1、播放“风向标的制作与测试”视频(3’)
2、板贴:明确三大目标
3、接下去老师给同学们15分钟时间制作、测试与改进。当音乐响起,同学们就要停下你手中的工作,进行记录准备。
【生】根据视频的制作方法,设计制作风向标并测试
【师】下台巡视学生的制作情况,提醒同一小组之间相互帮助。对制作上有困难的学生加以具体的指导。
部分学生作品:
15分钟时间到:
【师】1、纪律管理:关掉电风扇,将电风扇放材料盒中。
3、给你们2分钟时间,把在测试中针对三个目标,你遇到了问题,你当时是怎么改进的?将你们的改进方法写下来。等下分享给那些还有同样问题的同学们。
【生】回忆在制作过程中,针对某个或某些未达成的目标,自己是如何改进解决的,写下改进方法;若还未解决,写下改进思路。
四、聚焦问题(5分钟)
(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分析改进想法)
【师】1、针对第*个问题,有没有谁的风向标是不够*的?找到原因了吗?你是怎么改进的?都可以来说一说。
2、生讲述的同时把解决办法贴上相应板贴。
【生】我的风向标没有达到**目标,我是这样改进的……;我觉得可以这样改进……。
五、调整、再测试与改进(5-10分钟)
【师】1、同学们尽量不要重做,但是如果你发现怎么调整都不行,那可以快速重新做一下。
2、如果目标都已经达到的同学,小组内帮助一下,提高组内的成功率。
3、组内都成功了的,你就思考,怎样让你的风向标更加完善、更加美观。
六、评价与延伸(17分钟)
(一)评价(15分钟)
【生】希沃同步视频:拿着风向标上台公开测试实用性
【师】1、测试时语言上强调目标的完成情况。
2、非常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稳定?为什么正确指示风向?还添加了哪些设计?这些设计对风向标有什么好处?其他同学对他的风向标还有什么建议?
3、他的风向标现在是真的很实用,那如果真的到户外的话,分不清东南西北怎么办?
【生】拿一个指南针。
【师】好的,那老师就奖励你一个指南针,可以把它贴在风向标旁边,这样就真的可以去测户外的风向了。
(二)总结(2分钟)
【师】今天制作风向标经历了哪些过程?
【生】设计-制作-测试-发现问题-改进-再测试-完善。
【师】一个实用的工具的制作就要经历这样的过程。
【师】情境总结:最后,看到大家这么努力,琦琦有话要说——(PPT)亲爱的同学们,感谢你们为我精心制作的风向标,对于即将到来的放风筝比赛,我更有信心了!同学们,再见!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成了STEAM的课例,课堂流程包括制作→测试→发现问题→调整与改进→再测试→评价与延伸。课的重点是制作的风向标的“实用性”,意指学生在制作出“能测”的风向标后,还要达到“精确测风向”的目的。因此引入“指南针”,旨在提高风向标的实用性。
在这样的大目标引导下,一开始我就风向标的原理和特点进行详细的梳理,并引申至生活中类似的物体或动物,在无形之中让学生达到了“美观”这个小目标。但在制作的过程中,部分学生会过分注重设计的美观性而花费大量时间,故需要在制作前加以提醒——只需要画出轮廓即可。
在制作“风向标测试方法”的视频时,要考虑到测试的科学性,明确“测试成功”的标准,因此对如何提高测试的高效性进行了反复斟酌。不仅如此,学生在测试的时候要注重“思维卷入”,即记录单的介入,提醒学生将测试中遇到的问题或想法记录在实践单上。全班性的展示有利于学生快速找到问题与改进的方法,提高效率。
纵观整堂课,不论是环节的设置还是实际操作上都要达到有梯度的提升,在不断测试与改进中实现大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与完善。倘若条件可以,还可加入“实践”环节,带着风向标来到户外实地勘测,会将此课拔到更高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