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1期   作者:黄红芬
[导读] 小学的语文是学科中的核心,学好语文也是对中华优秀人类知识经验的传承,

        黄红芬
        玉溪第三小学 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 653100
        摘要:小学的语文是学科中的核心,学好语文也是对中华优秀人类知识经验的传承,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建设。学习语文,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当中的所涉及的思想、品质、精神等,不知不觉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同时,为今后进入初中、高中的学习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表达训练
        引言:语文的魅力,在于它的审美能力,形象性和情感性。语文作为文学的一部分,不同于其他一些比较正式的学科,比如历史、政治、数学等。它是一门带有思想感情的学科,当中的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索。小学语文是所有学习语文当中一个重要的枢纽阶段,也是一个开始。其中学的一些古诗文,寓言故事和童话故事,都是比较基础的内容,目的在于开发小学生的思维智力,训练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一些语文成绩好的和不好的,在平时说话的方式上也有所不同。本文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训练小学生的表达能力。
        一、目前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在很多老师的观念中,学生能把握重点,能够应付各种考试才是最重要的,对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的训练往往忽视,或者做得不够到位。比如说老师讲解的知识仅仅局限于教材课本,书本里呈现的是什么内容,他们就按照固定的来讲。在以往旧的课程中,老师比较有权威,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新课程的改革中,不仅课程发生了变化,在倡导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行为的转变都发生了变化,其中最关键的是“学生为本”,与素质教育理念一样,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语文中语言表达训练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语言表达,体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好的语言表达,是一个人良好综合素质的体现。在很多的电视节目上,如“我是演说家”,还有一些其他的节目,当中的人口才能力非常好,能够顺畅自如,滔滔不绝的说个不停,而且说的内容比较富有感染力。自信,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体现,有强烈的自信心,对于克服困难与挫折、解决问题能够顺利的进行。如面对某种挑战或者困境,有一个良好的心态,镇定自若,相信自己能够面对和成功。拥有自信心的学生与缺乏信心的学生,往往会形成一个对比,前者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勇于探索,能够独立思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后者则做事情比较胆怯,总是认为自己做不好,生活中不善于表达与沟通。有时候,性格决定命运,成功的前提是要拥有一定的自信。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能够针对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训练,能够潜移默化的在内心上,对学生产生影响,能够自觉的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表达能力,对从事的活动也比较有胆量。当学生的需要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就会理解的敢于回答老师的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生动、活波的学习。
        三、阅读教学上语言表达训练的策略
        (一)严格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进行课文的朗读,是训练小学生语言表达的最有效的途径。语文课本当中,我们最常接触到的也就是文章阅读。在训练之前,老师要带领学生先读一遍。在不用的地区语言上有所差别,普通话的标准训练也体现在语文中。特别是有些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偏远的乡村学校,地域方言比较重。而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当语文老师,普通话水平至少达到标准,否则在对学生的练习当中,就不能有效的针对。在教师方面,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小学的课本教材,是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标准,带有很大的童真性,课文章节也带有很强烈的感情色彩。

一年级下册当中,会学习到《小青蛙》这篇文章,文章的语言文字优美,通俗易懂,而且具有童趣性,当中的“小小青蛙大眼睛”,在朗读时,不要太刻板的读,而是要读出其中的感情,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老师可以利用“想象”的特点,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老师把当中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小学生在意识就会联想到青蛙的有关形象,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很好的阅读。
        (二)分组阅读,合作探究
        对于小学课文中的有些故事,老师可采用同学之间分组阅读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因为在教材用,有的语言所体现出的有不同之处。如《狐假虎威》中,老虎的形象是比较有威力的,森林中的其他动物都十分害怕它,而狐狸是一个十分狡猾的形象,借助老虎在森林中,让其他的野猪、小兔…等,对它产生敬畏。对于其中的动物之间的对话描写,有戏剧表演性,要求使用不同的语言特点给展现出来。老师根据班上的人数情况,就可以安排几个人为一个组,不同成员之间代表了不同的角色,使用对话或者表演的方式呈现出教材的内容。
        (三)鼓励学生进行演讲
        演讲,能够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在课内和课外学习到的一些文章,老师在给学生讲解了把握字、词、主题思想、词语后,可以让学生尝试复述课文的内容。比较有代表性的《守株待兔》、《小公鸡和小鸭子的故事》、《朱德的扁担》等,学完这些后,如果学生完全的掌握其中的内容,适当的用奖励的方式,如果能够在将台上用自己的话给同学们讲述,就能获得一定的奖品。在学校里,也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演讲比赛类的活动,来推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对于有的学生理解不够透彻的,老师们不要去刻意伤害小学生的自尊心,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因为,小学生在思想上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
        (四)阅读课外书籍
        到了小学的高年级阶段(五、六),大部分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份量的汉子和阅读的能力,一般能够进行一些短篇类的学习材料阅读。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适当的要求或者推荐学生去看一些课外书籍。如《鲁滨逊漂流记》,是值得小学生进行阅读的经典书籍,小学生阅读得多,就能积累一定的文字,在平常的表达中,也自然的提高了表达技巧。
        (五)上课主动提问学生
        学习的主动权在于学生,老师只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老师在课堂当中要学会改变一味的讲的方式,在适当的时间,要学会请学生回答问题,进行“举一反三”。
        四、结束语
        小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既离不开学生的读,也离不开老师的教。老师在教学中是主导作用,而学生是主体,要把两者统一起来,共同发挥作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田群慧.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时机的把握[J]. 中外交流,2018
        [2]段滨.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策略[J]. 语文课内在,2019
        [3]吴琳.试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表达训练的策略[J]. 当代家庭教育,2020
        [4]陈晓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方法[J]. 教育现代化,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