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曾海丹
[导读]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观也在不断变化。

        曾海丹
        永嘉县职业中学
        摘要: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观也在不断变化。中职语文作为一个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的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键词: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方法
        在当前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遵循老式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学生往往都是被动地接受课本内容,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让学生拥有较强的人文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建构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传承和理解,教师要结合以上几点开展语文教学,让学生能够对所学到的语文知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和认知,把语文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一、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存在的相关困境
(一) 价值取向异位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意识到了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必要性,但是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存在脱离文本的问题,教师过度追求人文价值,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改变以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问题,语文课堂不再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的工具,而是逐渐让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但是相应的中职语文也走向了另一种极端,例如,过度追求人文价值、弱化“双基”、架空文本等,存在教学中脱离语用能力训练、语言文字训练、文本内容的现状。
(二) 教师的教学理念理解存在偏差
        当前中职语文教师的素养不足,在教学理念方面存在偏差。部分教师不清楚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核心素养属于作为必要、核心、关键、基础的素养,也是知识、技能、价值观、情感态度的综合体现,它能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探索,具备优秀的获取知识的素养,核心素养对三维目标不是起到颠覆作用,而是三维目标、素质教育的升级版,是培养社会发展需要的全能型人才的必要条件。
(三) 教学过程较为冗余
        中职生的学习兴趣较低,注意力很难集中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为了让教学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会在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但是相应的也出现刻意求异的问题,例如,课件过于花哨、课件内容和教材内容偏差较大等,这些都不利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
二、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方法
(一)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运用、构建语言
        综合实践活动、口语交际教学、写作教学、阅读教学属于教师帮助学生运用与构建语言的必要手段,教师要善于合理、科学地应用这些教学方式。

例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潜移默化地把语言知识渗透在教学内容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评价作品;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让学生具备优秀的文章立意能力,还要加强对学生说明、议论、抒情、描写、叙述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环境下能够拥有较强的应对能力。其次,教师还可以采取速读、课外调查、角色扮演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和建构能力。
(二) 引导学生发展与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加强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展与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很多中职生对于民族文化缺乏兴趣,教师需要意识到民族文化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互结合的必要性,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学习、生活中能够不断地发扬与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树立民族自豪、民族自信、民族自尊。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来播放王熙凤出场的视频,让学生去品味王熙凤的服饰特点,通过古典作品来感受古代人民的服饰文化。
(三) 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在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让学生的灵魂得到精华、精神得到升华,在学习过程中和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深入挖掘文章中存在的人文素材,让学生拥有健康的人生态度与审美情趣。审美鉴赏和创造的对象有文本的情感、意蕴、意象、语言等方面,教师要让这些审美对象反映在学生的脑海中,培养学生优秀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雨巷》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深刻地去感悟当时的黑暗社会,把雨巷和丁香一样、拥有着愁怨的姑娘相互结合起来,学生在脑海中把作者的情感和脑海中的意象相互结合起来,不断地组合与加工,充分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
(四)评价维度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关注学生在各个阶段、各个项目的进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实施过程性评价,教学的信息能够得到及时的反馈,从而使教学活动能够得到及时的调节和改进,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中职教育的特点是以就业为导向,其评价方法也应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原则,打破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不仅应采取传统笔试方法,还应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体验评价,遵循学习的累积性与过程性规律,使学生有体验成功和进步的机会,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二要注重多维度评价。中职教育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培养技能专业人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应注重学生发展,社会发展与学校发展。在语文课程评价中,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两个方面,以适应社会经济建设需要为目标,考察学生职业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状况。既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张扬,这样更符合中职教育的要求。
三、总结
总之,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育工作,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问题,对所学到的语文知识有较为透彻的理解和认知,构建高效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吴家宏,沈兆钧.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绍兴模式——绍兴市直中职语文名师工作室征程纪实[J].职业,2017(8):15-17.
[2]郭莉.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任务群式”“三维动态读本”编写的实践研究——以中职语文核心素养读本《读·赏·练》编写为例[J].职业,2017(23):113-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