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高兵
[导读] 近年来,在多方面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使得我国社会发展十分迅速

        高兵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第六中学,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近年来,在多方面利好因素的推动下使得我国社会发展十分迅速,从而促进了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人们对教育事业有了全新的认识。我国历史悠久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形成大量的优秀文化,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继续传承和发扬。初中阶段的学生不管是在思想观念方面还是在综合素养方面都处在发展的阶段,所以初中是组织开展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在初中语文教育中适当的穿插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不仅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效果,并且对于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也能够起到积极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导言:
        就现如今实际情况来说,初中学生因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较为严重,所以对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实施造成了诸多的制约,鉴于此,这篇文章主要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展开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我国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适当的引入传统文化教育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不断流入,也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了一定的冲击,导致传统文化在初中学生和青少年中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此同时,青年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在不断的下降,所以也就会造成当前初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素质高低不齐的问题,为了切实的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利用适当的方法来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工作,促使学生能够性能良好的思想品质,这样对于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1 立足教材挖掘传统文化内涵
        兴趣是人类从事各类活动的主要动力,要想有效的提高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那么就需要加大力度从多个角度入手来调动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就当前初中语文教材来看其中涉及到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并且也兼顾到了当前新时代的特殊性,适合在教学中加以运用,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初中语文教师务必要对教材中所罗列的所有传统文化素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在课堂上加以切实的利用,从而引导学生能顾全面的领会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诸如:《论语》的“仁爱”思想,《孟子》的“民本”思想,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岳飞的“精忠报国”都可以较好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爱国主义理念,所以在组织开展教学工作的视乎,教师务必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正确的判断教材编写的意图,编制完善的教学方案,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这样才可以促使学生能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形成浓厚的积极性。
2 引入传统文化小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中国是世界著名的文化古国,在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诸多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蕴含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内涵,是自爱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切实的运用这些小故事所具有的趣味性和启发性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激发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更好的实现教学工作的目标。

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务必要充分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运用与之相关的传统文化小故事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品质。其次,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采用转换师生角色的方法,安排学生在上课之前对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传统文化故事进行收集,这样不但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课前预习的主动性,并且能够协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高效实施创造良好的基础。
3 在阅读中加强学生的感悟
        组织安排学生阅读大量的优秀作品,能够促使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提升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教师在组织实施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时候,,要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加以深入的了解。在我国发展历史中,形成了大量的优秀思想道德品质标准,不管是屈原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还是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都能够充分的将作者自身的思想道德反映出来。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能够指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对这些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情怀以及高尚的道德精神品质进行了解,这样对于学生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是非常有助益的。
4 教学中要重视课堂交流,取长补短,弥补不足
        教师出了利用课上的时间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之外,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下阅读活动,并且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对自己阅读过程中的所学、所感和所想更好的进行表达,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教师也需要对学生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极大,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思想加以纠正。最后,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正确认识事物的能力的培养。这项工作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语文教师需要加以重点关注。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于获得的信息会记忆犹新,甚至会促使他们不断反思、改进,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5 扩大优秀文化占比
        首先,在内容选择上要以课本知识讲解为主,教师应当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在初中教育备课过程中,通过搜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作为素材,比如:爱国爱民、勤劳质朴、团结互助、礼义廉耻、尊老爱幼等,对初中生道德品质的培养提供助力。教师在传统文化渗透阶段,要秉承一颗赤子之心,从源头出发,遵循其根本,引导学生传承与发扬传统文化。其次,将文言文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图画、典故、故事等处理,促使学生清晰、直观的理解文章知识。最后,适当在教材上增加一些社会关爱内容,在无形中影响初中生,促使初中生更好的理解国家概念,通过讲解国家、个人、社会、学校等,让初中生明白“少年强,则国强”,从源头培养初中生对国家的热爱情怀。
6 结论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改进教学策略,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培养人的全面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伟.试论传统文化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才智,2019(13):186.
        [2]陈海涛.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J].中国民族博览,2018(08):84-85.
        [3]杨盛荣.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华夏教师,2018(14):62-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