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苡伊
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兴义市562400
摘要:高等院校是进行文化传输的重要场所,是为国家培养人才的摇篮。在改革开放发展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在高等教育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的提出解决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做一点贡献。
关键词 高等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
前言:
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高等教育也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高等教育在我国的社会主义人才培养中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为我国培养了高素质的人才。但是,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深入的分析问题,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解决,才能更好的实现我国科教兴国的战略,进一步的实现中国梦。
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队伍人员素质
随着高校高等教育的规模不断的扩大,在高校的管理队伍中,管理人员的素质都参差不齐,有部分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的文化水平。有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丰富,不能与时俱进学习新的知识,导致在工作中工作效率得不到提升,这些因素就使得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受到一定的影响,严重的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展[1]。
(二)学生管理
在当前的这个阶段,有相当一部分的高校管理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主体意识,在工作中没能将学生作为服务的主体,没有意识到作为公民的学生应该享受到的权利。具体而言,有部分高校为了严格的规范考风考纪,以开除学籍的处分出发考试违规的学生,使得学生获得高等教育的权利被剥夺,这种方式从一定的程度来说并不十分的人性化。
(三)职业素质培养和就业指导
就现阶段高校学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在工作中工作经验并不欠缺,但是在职业素养方面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这一问题也在不断的凸显出来,所以,社会上各大企业在招聘时,对应聘者的职业素养也就更加的重视。在高校教育期间,需要针对对学生开展职业素养的教育,保证大学生总体质量的上升,从而有效的维护好高校良好的社会形象[2]。
(四)教育机会公平方面
近些年来,随着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增加了许多学生入学的机会。高等教育应该时公平公正的,但是,我们发现,我国的高等教育只是做到了初步的公平,在一些领域和社会阶层上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公平。
(三)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方面
在以往传统的高等教育中,我们一直重视将高等教育整个的学科体系作为中心进行课程的开发,这样使得高等教育的理论知识是非常完整的,但是对社会的需求把握却不够及时有效。在以往传统的高等教育中,理论性的课程是很多的,但是实践类的课程却是少之又少,管理者没有什么创新精神,不能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3]。
二、解决高等教育管理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积极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
高等院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适应现阶段社会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将工作的重心放在积极调整专业机构和课程设置上,只有围绕这一主体,才能更好的转换传统的教育模式,高校的管理者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进行深入的改革,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转换为新阶段的大课堂教学,需要充分的发挥出学生的个体发展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充分的调动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思考问题,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
(二)改革教育管理中的不公平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发现在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违法和腐败的现象,尤其是有部分地区实行保送录取等政策,这样严重的影响了教育界的公平,对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在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时,需要坚持一定的原则性,革除掉当前高等教育中所存在的不公平制度,需要以学生为主体,与此同时也要积极的发挥出学生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监督作用,让学生成为高校真正的主人。高校在学术方面,高校需要严格的按照政府的相关规定,要确保学术上的严谨性,不断的完善学术评估工作。
(三)不断创新管理理念
高校在进行高等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从宏观角度出发,做好整体的设计工作。这就要求高校的管理者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统一管理思想,将办学工作以及高等教育实践有效的结合起来,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和管理思想。
(四)加强高等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高等教育管理队伍的建设需要切实的提高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管理队伍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的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高校的一些经验,结合一些管理经验,有针对性的进行管理工作。
此外,还需要建立起科学的工作人员评价体系,每一个高校都是一个社会。众所周知,高校的组织结构是特别复杂的,高校的行政组织有着不同层次的划分。从具体情况来看,高校的管理人员需要具备非常强的管理能力。高校只有在贴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提高整个高校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素质。
(五)强化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就业指导
高校需要不断的强化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以及就业指导。一个适应现代化社会的人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以及健康的思想。所以,高校在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还需要重视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强化。针对这样的情况,首先,高校需要制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体系中需要加入针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内容。高校在进行课程设计时,需要将“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纳入其中。此外,高校还可以充分的利用社会上的各种资源,和社会上的一些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的模式,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人才[4]。
(六)树立“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人是所有事业和工作发展的基础,教育是人的事业。高等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人才。高等教育的工作始终是服务于学生的,教师在其中只是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因此,高等教育管理的改革必须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促使教师最大化开展创新工作。现如今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时代,社会上也越来越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人。因此,高校必须要开展人性化的教育管理模式,需要进一步的减少由于科层制管理模式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建设和谐高校,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将社会资源积极的利用起来,促进师生之间共同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高等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为人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但是,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完善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杨振和,王诗悦.中国交叉型高等院校艺术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艺术百家,2017,33(6):108-110,140. DOI:10.3969/j.issn.1003-9104.2017.06.018.
[2]安琪.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戏剧之家,2018,0(30).
[3]李甜甜.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研究[J].山西青年,2016,(23):196.
[4]刘杰.新时期高等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教导刊,2016,(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