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星星
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热市镇中学 415709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基础教育改革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讲解传授数学基本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小学生年龄较小,身体发育尚未成熟思考建设尚未稳定,这就意味着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各种差错。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纠错能力,让学生意识到完善自我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纠错能力;培养策略;教学探究
引言
数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是注重思维的学科,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提升对数学教学成败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对小学的数学教育素养的培养至关重要。因此,小学生的数学素养重要环节应当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来开展。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利于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效率,有利于创新小学数学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对策有哪些呢?接下来就浅谈下本人的几点做法。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其自身的数学专业性和综合素养影响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习惯。然而,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学思想的影响,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数学素养的培养。教师一味地满堂灌、填鸭式的被动式教学,让学生丧失了主动进行解题的能力。学生的思维被教师牵制,自主思考的能力被限制,长此以往学生无法养成一个良好的解题习惯。
二、小学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自主纠错能力的策略
(一)培养学生纠错意识,提高学生自主纠错能力
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中教师按照课程要求开展教学活动,不管学生是否理解盲目追求教学速度。学生在有关数学基础知识方面掌握薄弱,教师也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在接下来的习题训练中漏洞百出。学生解题思路不完整或者根本没有解题思路,为了完成教师规定的习题任务而进行习题训练。教师批阅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解题思考过程知识单纯强调学生所完成习题的对错,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大部分学生在习题训练中读题解题一气呵成,但是唯独漏掉了验证这一步骤。部分学生因为自信感觉自己的解题思路正确,部分学生因为粗心大意忘记了要验算最后结果而还有部分学生是因为不具备自主纠错的意识。教师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在黑板上或者电子屏幕上演示例题解法时,在完成例题之后要注重强调验算这一过程,通过课堂上的多次反复强调来激发学生的自我纠错意识。在日常习题训练过程中,教师要时刻观察学生的思考解题过程,在学生完成习题训练之后关注学生的自主纠错过程。培养学生自主纠错意识,提高学生自主纠错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学生掌握了教师所传授的数学理论知识,在实践解题训练中还需要自主纠错意识的协助。
(二)课堂落实,生动有趣
课堂落实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生动有趣的。比如通过视频动画的演示、小组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出题交换比分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首先小学生都爱看动画片,动画人物的讲解更便于他们的注意和理解。其次,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基础的数学知识积累,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自己的思考同时借助同伴的力量,在过程中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所在。最后,六年级的学生往往争强好胜不甘落人之后,可以通过交换出题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好胜心,从而使他们更加努力并且主动积极地参与问题的解决。
(三)培养学生自主思考
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只有当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理解问题,才能有效地保证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有效地解决问题,才能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只能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己解决问题来解决问题。这样既不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点,也不能帮助学生思考问题。因此,教师不应该教学生如何解决问题然后进行后续学习,而应该向学生讲解如何正确解决问题、认识问题的具体根源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一个变量的线性方程后,教师应向学生解释如何通过普通的加减乘除,即改变加减乘除,将问题的解分为一个变量的线性方程。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从而得出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后总结,归纳提升
真相只有一个,答案也只有一个,但破案手段很多,解题方法也不可能只有一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面临小升初的考试,许多教师往往会教给他们“提分宝典—解题套路和技巧”,只有遇到这类题就可以直接套用模板。不能否认总结规律也十分重要,但不能太过于肯定。只有一种套路往往会封杀学生的其他解题方法,限制他们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的同时,也会使他们丧失对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追求,这样对解题提分尚有风险,更无法起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作用。因此课后要及时总结,肯定学生不同的解题思路,引发学生不同的思考,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五)拓展思维能力,找到解决方法
一个好的方法对于解决数学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思维过程的渗透,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拓展,同时掌握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确保指导性问题有足够的立足点,并与教材中的知识高度相关。在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参考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问题不会偏离或太难,从而减少和避免因未能解决问题而产生的挫折感。
(六)加强学生之间交互合作,提高学生自主纠错能力
世界上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之间不仅解题能力之间存在差异,自主纠错意识之间也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能够清楚意识到自己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而加强在这些环节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有的学生在验算阶段非常认真甚至选择用另一种思路重新进行解题以验证第一次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教师要意识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始终是存在距离的,无论教师做出那样的努力效果都比不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教师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互合作,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创造机会,将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自由交流讨论。还可以挑选班级中数学学科素养较高的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教训。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没有障碍,教师在学生集体活动交流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和自由。小组讨论异常激烈,每个学生都毫不藏私将自己的纠错经验和意识分享给其他人,有的学生从题目分析入手判断解题过程中的易错点,有的学生通过能力入手坦言自己的运算能力较差因此对于计算过程较为重视。通过学生之间的交互合作,提高学生的自主纠错意识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结束语
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当前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不论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获得相应的解题策略。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帮助学生不断提升自我,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静.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85.
[2]韩华方.基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育[J].华夏教师,2018(36):45.
[3]袁园.探析小学数学低年级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华夏教师,2018(36):12.
[4]翟拥军.数学教学活动关键之启发学生思考问题[J].教育观察,2018,7(24):127-128.
[5]王珏.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分析[J].教育研究,20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