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浅谈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李彦平
[导读] 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阅读文章,并且对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产生一定的情感。
         
        李彦平
        山西省柳林县李家湾乡王家会小学
        摘要: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会阅读文章,并且对文章中的故事情节、人物等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的这种情感,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使学生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自身的思想素质发展中,最终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和语文情感感知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感教育;培养策略
引言
        由于我国教育事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快速发展,科学教育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情感教育,而对情感教育落实的主要阵地就是语文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情感教育有效融入,能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激发学生情感。
一、利用情境创设,引导情感领悟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精品,在表达手法上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景物描写来寄托作者情感,在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创造良好的情境就能够实现情感教育与语文教学的融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特点与教学内容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式来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文章《长城》时,教师就可以对多媒体技术加以应用,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视频与图片来感受长城的宏伟壮丽。此外,教师还可以播放关于长城的纪录影片,让学生在感受长城雄伟的同时看到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爱国情怀。
二、联系生活,引起学生共情
        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注意其与生活的联系,可以将课堂的主题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以《腊八粥》为例,这篇文章中生动描述了小主人公在等待腊八粥时急切的心情,也描述了小主人公在吃到腊八粥时满足、愉悦的心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使学生感知小主人公的心情。比如教师问学生有没有最喜欢吃的饭菜,有的学生回答东坡肉,有的学生回答饺子,还有的学生回答红烧猪脚。教师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父母在做自己喜欢的饭时的心情,学生有的说开心,有的说期待,有的说着急。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心情带入到文章中,感受小主人公的心情。教师再问学生当自己吃到心心念念的美食时自己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有的学生说开心,有的学生说激动,有的学生说满足,教师让学生带着这种心情去了解主人公。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知文章的情感,可以引起学生的共情,这样学生在学习文章的时候就更能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解读也会更加透彻。
三、借助感情朗读,深化情感体验
        在新课标中对学生文章的朗读提出了明确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能够构建起文章的基本框架,对文章内容所有感悟,了解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思绪。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借助朗读来深化学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时对重点词句进行重复,加深学生理解,进而实现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例如在学习《难忘的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对“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进行重点诵读,让学生体会这句话中包含的情感。在朗读时,教师还可以筛选具有对比性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带有情感的朗读,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将作者的爱国情怀上升为自己的爱国情感与民族情感。在阅读时教师要把握文章理解与朗读之间的关系,让两者相互促进,实现更有效的情感教育,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情操。


四、让学生学会理解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不仅要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学识,更要多方面的了解传统文化,积累教学素材。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如在《将相和》一文中,讲述的就是赵国蔺相如凭借自己的聪明和胆识,将和氏璧从秦国安全带回赵国首都邯郸的故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的对本课进行演绎,演绎出学生们心中的蔺相如和廉颇。文章本身写到了三个情节,完璧归赵、渑池会、蔺相如廉颇重归于好。文章深刻的刻画出了蔺相如的机智过人,大智大勇。并且具有很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精神,也有爱国主义情怀在其中。对于廉颇而言,忠心耿耿是其优秀的性格品质,知错能改也是一种精神。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后,学生不仅学到了爱国主义精神,也学会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的格局。这篇课文中,文章对于人物的描写是其中的一大亮点所在,老师可以让学生借鉴文中对于人物情感的描写,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写出自己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后的感想和看法,只有使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升华,学生在写作训练的过程中才能学到东西,学生所写出来的作品,也更加容易打动读者,表达的文字有血有肉,才是自身思想的体现。学生也可以在这样的课文中,学习到优秀的品德知识。
五、合作探究,理智分析情感
        以《白鹭》为例,这篇文章赞美了白鹭的优雅与美丽,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之情。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让学生说一说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有的学生说从文章的措辞上就可以看出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色素、身段都很“适宜”,适宜就是一种很高的评价;还有赞美白鹭像一首诗,优雅又富有韵味,表现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有的学生认为可以从修辞上分析,作者将站在田里的白鹭比作一幅画,将站在树梢上的白鹭拟化成人,充分地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还有的学生说作者从白鹭的外貌描写入手,表现了作者对白鹭观察的仔细认真,进而证明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的不同角度讨论和分析,通过解剖文章的细节感知作者的情感,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整体的感知,加强了学生对文章分析技巧的运用,也加强了学生情感感知能力,最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重视语言运用,增强情感体验
        语言形式与学生情感体验的融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增强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在语文课本中的每篇文章都是借助语言来传达态度与价值观,因此,语言具有丰富的情感,学生在阅读时能够获得更好的情感体验,并从中有所领悟、有所收获。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握语言形式实现情感渗透,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例如在学习文章《月球之谜》时,教师就要借助多变的语言形式实现学生对文章的理解。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诵读文章,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文字的魅力,体会作者对月光的喜爱;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古诗文的引入来丰富学生对于月亮的情感体会,同时增强自身文言文知识储备;最后,教师可以由文章的阅读拓展到科学探索上,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并感受说明文用词的精准。通过三个环节递进式的教学能够更好的实现情感渗透,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科学态度,并用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生。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是实现小学生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能够让学生的情操得到陶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通过长期的情感渗透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此外,情感教育还能够对小学语文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更准确的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与情感表达,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钟晓玲.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其实施问题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9(36):66.
[2]吴非.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J].中国新通信,2019,21(24):171-172.
[3]黄玉纯.浅谈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渗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12):248.
[4]阿班.情感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9,17(15):116+118.
[5]杨幸敦.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情感教育[C]. .教育理论研究(第七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