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的构建与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李秀娥
[导读] 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阶段学科教育指明了方向

        李秀娥
        (山西省翼城中学校, 山西 翼城043500  )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阶段学科教育指明了方向,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若要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不可忽视情境化教学的重要作用,利用情境教学能够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切合教学内容的情景创设能够拉进学生与所学知识的理解认知距离,使学生在情境氛围的烘托下知晓语文知识内涵,提升学科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情境化教学;构建;策略
        语文在高中学科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学生高考分数中亦占有相当的比重。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师利用教材相对单一节奏的讲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而言缺乏调动与感染,学生缺乏对语文学习的深入感受、思索与探究。教师应充分重视情景化教学方式的应用,通过丰富的、充满创意的情境化教学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如身临其境般真正有所感悟、有所触动,深化情感体验,与教师的教授达成共识,从而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更有效性。
        一、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的内容
        情境化教学是高中语文重要的教育方法,教师根据语文学科教学内容,旨在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采取一定的方法、策略人为设置一种情境,充分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情境设置能够打开学生的心扉,这就相当于体育锻炼前良好、充分的热身运动,能够使学生在精神、情感态度等多方面欢迎语文新知识的到来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进行思考学习,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学生语文学科综合素养培养亦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1]。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利用情境化教学方式应在课堂中不断创新与实践,发挥情境化教学的优势与作用,为学生语文学科的不断进步做积极的努力与尝试。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背景实施情境化教学,教师需要深刻理解与掌握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方能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情境化教学方法,进而发挥其教育的更有效性。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意义在于通过教师的教学主要培养学生语文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语文学科思维能力、审美与创造力、对文化的理解认知与传承[2]。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把握每一节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围绕着教学内容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不断创新、实践课堂教学方式,如充分采用情境化教学模式,使学生的语文学科知识运用能力提升,锻炼语文学科思维、具备一定的审美与创造力,同时能够对语文学科中所传递的文化内涵等重要内容进行理解并继承与发扬。教师明确核心素养的重要教育目标,丰富、创新实践情境化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不一样的高中语文课堂。


        (一)利用网络技术打造情境化课堂教学方式,给予学生丰富的感官体验,提升语文学科情感认知
        高中语文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创设情境,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由相对传统的教师利用课本较为单一的授课模式转变为更丰富、更具吸引力的形式,网络丰富的教育资源能够开阔学生的语文学习眼界,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给予学生丰富的语文学科情感体验和价值认知,有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围绕语文教材内容,善于构建课本与网络资源之间的知识桥梁,以情境化教学方式照现在学生面前,学生被浓厚的、充满知识带动性的情境氛围烘托下,会主动投入思索并达到理想的语文知识学习效果[3]。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赤壁赋》为例,苏轼是我国宋代著名散文家,他因“乌台诗案”被贬至当时荒僻的黄州,这一时期他思想百转千回。他的作品多表达对自己人生痛苦经历的挣扎与思考,他选择直面困难,用手上的笔写出生命的豁达。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将辛弃疾、陆游的视频、图片、文字资料整理,他们虽然身处逆境但不向命运低头,“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之后引出苏轼,以故事情境形式将苏轼不幸的经历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反思:我们对生命、对苦难应该抱以什么样的心态?作者与赤壁的抒情关系为何?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使学生走进苏轼,在情感上与苏轼的作品内容产生共鸣,进而进入《赤壁赋》的讲解。
        (二)结合教学内容以“人”为本设置情境化教学,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知识运用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还应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以学生本人为主体参与到情境创设中,既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学生身体力行参与到与语文知识内容相关的情境之中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同时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运用能力。如学习《雷雨》,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分配任务,学生熟悉雷雨中人物的对话,以话剧表演的形式由学生分别扮演剧中人物。学生在没有系统学习本课前,对雷雨所展现的时代背景、激烈的戏剧冲突等认识未必全面,但教师仍可按照教材内容将雷雨中经典片段由学生分角色表演,使学生未进入语文课程学习之前便先感受剧中人物的关系、情感起伏变化。无论是学生的参与表演,还是其他学生的观看,都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之后教师再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雷雨的悲剧情节体现在哪?其中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探讨人物性格及其悲剧命运所在。再结合之前情境表演情感认知对比,深化对雷雨的学习,提升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三)采用实践型情境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教师若要实现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堂实践。以情境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有助于树立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与信心,提升语文综合技能。以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例,演讲提出“兼容并包”,清除了大批腐朽守旧的人,将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对学生教育倡导思想自由,注重思想道德的培养,树立学术研究风气。很多学生的梦想便是进入北京大学学习,教师结合本课演讲题材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北大历史发展资料,同时为学生播放著名北大校长、优秀新生演讲的内容等由学生进行学习实践总结,进一步了解北京大学,从优秀学子身上学习其可贵的精神品质,进而严格要求自己,尤其在语文学科学习上,在知识学习与实践中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朱丹丹. 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情境化教学的构建与应用[J]. 课外语文, 2019(16).
        [2]李凤娇. 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写作教学策略探究[D]. 2019.
        [3]王亚君.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构建[J]. 科技创新导报, 2020, 018(010):171-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