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旭燕
(浙江省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小学语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处于一种工具性的地位,语文又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小学阅读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也占据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就必须要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兴趣。故而,小学生阅读教学为律所的关键对象,以兴趣教学为主要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是以知识的学习促进能力的发展。所以,要让学生爱上阅读,能够主动阅读。
关键词:兴趣引领;阅读教学;优化策略;小学语文
引言:素质教育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渴望成为课程的研发者与探索者,但是如何突破传统教育的藩篱,时代发展的今天,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要想让学生爱上学习必须要让他们感受到学习中的内在魅力,我们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产生兴趣,这就需要我们就是不断探索。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课堂参与程度,以兴趣引领学生的阅读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高效快捷的完成阅读教学任务。
一、在预习中感受文字魅力
语文的教学是字词句段篇章的组合,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提高阅读效率就要让学生从字入手,感受一下在每一篇文章中作者所运用单独特词语或者是字,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的来自文章的魅力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在预习阶段。在预习阶段我们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首先,通过对工具书的使用来解决文章字的正确读音,在查阅字典的过程中要看一看每一个字的解释有几种,在文章中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或者运用;第二出示预习卡,预习卡中有文章的整体感知以及需要特殊注意的文字,看一看这些文字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可否去掉或者是可否换成其他给学生一个思考的空间;最后就是要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进行问题的汇报,在汇报时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答案来进行点拨找出思维中存在的误区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快速地走进文本。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语文是通过文字向学生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一门学科,通过对文本内容的研究作者将要表达的内容向读者倾诉,小学的学生他们的生活经验不够丰富对生活中的事物也不够留心,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候帮助他们进行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以特定的事物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说到过春节学生肯定有一定的印象或者是端午节吃粽子学生都会将自己的内心感觉进行表达,但是一旦进入到文本的学习学生就好像被课文的内容迷惑了,这时候我们就要以这种情感的激发来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中作者以时间顺序写了老北京从腊月二十三到过完正月十五的整个场面,其中融入了欢乐和谐的氛围,但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出现问题,或者是对某一句话的了解不到位,这时候我们就需要以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情境进行情感的“类比”这样学生分析起来就容易的多了。
三、以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作文语文老师要想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就要让他们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学习的兴趣,综合性学习是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综合性学习中老师对学生的要求是能够将本单元所学内容与学习任务相结合,教师这时候的角色一定要发生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一个导演,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编导中自己设计剧本,自己表演。实际上表演的过程中就是对所学内容的二次应用,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有极大的帮助,而且也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
四、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语文教学对学生来说尤其是小学生来说我们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由于其思维发展的局限性他们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总是存在着欠缺,有很多教师面对这些问题都非常的着急,久而久之干脆自己代替学生进行分析,这对于学生的能力提升没有多大帮助,出现问题我们就要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得到提高。例如:分析毛泽东所写的《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内容的时候学生对毛主席为什么给张思德写悼词还是有不理解的这时候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看写作背景,去看一看作者心情,这样才能对问题的分析更有针对性,如果教师一句话说出来代替了学生的分析,那么下次他们在遇到同样的问题就不会知道去哪里找寻答案。
五、新理念新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程改革以后,教师的角色由原来课堂的主宰转变为课堂的导演,重点是要导引学生如何来完成学习。教学这两个字从字面解释来说,教教的是学生,学学习的是学生,所以二者都是学生的行动作为最终的完成。教师就要从原来师严道尊的角色中转变出来,帮助学生进行组织学习、设计学习、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习。教师以新的角色出现在课堂中时,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课程的变化,他们参与实践的机会增加了,教师的话突然间变少了,任何事情都需要他们自己来研讨、汇报,在最终的汇报阶段教师是你一个评判者的角色出现的,要对学生认知的结果进行批判、纠正、修改。学生出现问题以后,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共同找出问题的关键。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激发,他们感觉到已经和教师成为了朋友,所以和谐的氛围以及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成功保障。
六、以学生的学习促进语言的发展
在传统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最关心的是人教学进度应该在期末考试之前留有一周的复习时间,这是我们每一课教师在进行教学时的内心想法。
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本节课能否将教师所讲的问题完全消化吸收教师全然不知,或者是没有太多的精力去关注学生,能力的发展是建立在知识学会的基础上,如果这样就变成了知识的传授,而没有学生能力的发展,此以往下去,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受到打击,如果一旦产生厌学的兴趣,再进行扭转是非常困难的。
例如,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整个单元都是对鲁迅先生的讲解,这里有来自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也有来自周晔眼中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在学习这个单元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看一看来自鲁迅笔下的文章要反映的内容是什么,然后再看一看别人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什么样,这样我们才能够理解鲁迅为什么能够写出那样的文章,为什么会有那样的思想。所以,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我们不妨改变一下单元的编排顺序,先看一看别人眼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再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看一看为什么在鲁迅的笔下少年闰土和鲁迅之间会有那样深厚的情谊。
七、研读教材,为课堂教学增加新内容
作为教师要想提高教学的效果就必须要吃透教材,对教材进行研读,因为教材是经过多名专家编排以后形成的文本,是以研究学生普遍化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而编写的,作为教师,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学习水平如何,身心发展的规律如何,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研究。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教材的内容进行整体的感知,教学参考书中已经给了一个整体感知的参考,但是我们要结合学生针对于学生的实际进行整体感知。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更符合自己班学生的知识需求,学生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帮助。
例如,朱自清的《匆匆》,这篇文章是以散文的形式来告诫我们学生要珍惜身边的时光,课堂教学时,我们首先设计两个学生能够在教材上就可以找到答案的问题。首先提问,作者以自然界中规律性的事物描写时间,请问它的作用是什么?提问这个问题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来表述时间是在不断的流逝着。第二,第一段中的转折有何作用?来转折,实际上是对我们的一个警示,是要告诉我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不会再想燕子去了、柳树枯萎了那样去而复还。
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大多都是记叙文,散文学生还是接触的不太多,使学生在阅读散文的时候很难体会作者背后的主要情感,要想学生能够对散文中的内容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一些“高精度”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是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
八、抓拓展促提高
(1)丰富阅读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实施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我们要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以学生的学习水平为依据通过对课堂内容的深入挖掘找寻到更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这样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拓展阅读对他们学习的帮助。例如:《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这样一位地地道道的北京人所写的关于老北京年味、年俗的,这样我们就可以从节日和老舍先生两个人的角度入手,为学生找寻更多关于老舍先生的作品《北京人》或者是寻找关于“春节”的内容让学生从内容和笔法上进行对比,这样学生才能联系到自己的实际,如果是学生感觉看书过于耽误时间可以给他们观看视频影像。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的兴趣是帮助学生学生进行拓展阅读的主要动力,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小学生他们都喜欢听故事,在小学低年级更是如此,我们可以将寓言的教学以多媒体视频的形式展出,例如:《揠苗助长》、《亡羊补牢》等内容我们都可以用多媒体展出,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我们还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与识记联系,看一看自己在日常生湖中是否也有这种情况,谈一谈感受,然后在进行拓展阅读的教学,这样有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
(3)营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环境
阅读环境的营造是为阅读进行服务的,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这就需要良好的阅读环境予以保证,我们可以在将拓展阅读的书籍放在班级中的某一个角落,允许学生借阅拿回家的书可以让学生与家长一起交流讨论,既能够增加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的密切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结束语: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进行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他们还是以兴趣作为学习的主要内驱力,这对于老师来说是一件好事,由于内驱力单一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分析学生内心的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找出学习的方法与提高能力的形式,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获得更大的提高。而且由于新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从原来看重知识的传授看重考试成绩转变为看重能力的发挥在那,如果小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做到以知识的传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那样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害的,而且也就培养出了一批只会看书却没有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师我们要通过多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的过程中以能力的发展为最终的教学目的,这样才是对素质教育的落实,也是切实践行新课程改革工作的表现。
参考文献:
[1]王美芝,贾明书,宋玉兰.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打造高效课堂——谈初中语文探究式课堂的应用[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版),2017(15)102-103.
[2]辛明锐,赵雪梅,顾彩霞.信息化时代下新课改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中初中教师教育教研版),2016(24)178-179.
[3]贾广平,李黎明,张贺龙、巧用导图阅读花开——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中小学语文教师教育专版)2018(10):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