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课实践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董凤莲
[导读] 语文是奠定一名学生文化内涵的基础学科。

        董凤莲
        广西贺州市钟山县钟山镇中心小学
        摘要:语文是奠定一名学生文化内涵的基础学科。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面临了新的标准与挑战,而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课作为语文教学中的新型课堂形式,也因此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思考。基于此类因素,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其的实践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课堂实践
引言:小学语文读写的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从而在学习中理解新课标下的语文核心思想。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创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法,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科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问题。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究其根本,当前的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类问题,首先是给予小学高年级学生提供的阅读材料有限。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可阅读的文章类型少一直是一个常态问题。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大量阅读各类文章,且小学阅读教学的主要途径是教材课本,但课本上的文章数量也是远远不够的。并且,当前市面上对于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种类非常匮乏,体裁十分类似,这非常不利于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其次,当前的语文读写教学模式老旧也是一类重要问题。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式也应当较传统的教学方式而言产生一定变化。譬如说传统的读写教学一定要求学生能够对教材文章熟练的背诵默写,但新课标形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则是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语文阅读与写作能力,并且能够分辨多种文体形式[1]。目前,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其授课教学的主要方式仍旧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牢记考试重点,并不注重能否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兴趣,这便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由注重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转为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在读写教学中保证小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读写结合课实践的措施
        (一)扩展小学生阅读资料的范围
        对于改革小学语文读写教学的途径来说,首要任务的就是要解决小学生阅读资料范围窄的这一问题。首先,教师应当以教材为主,在读写结合课上对教材上重点的文章进行领读、导读,引领小学生深刻理解书本上的文章知识内涵。其次,教师在教学中也应当对教材上的文章进行分类教学,引领学生在相似的文章下进行学习。


        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为例,第六单元的教学重点主要为父爱和母爱,为此小学语文教师通过带领小学生学习《慈母情深》、《父爱之舟》这两篇文章,能够可以很好的加深小学生对“亲情”的理解,使小学生体会到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以及“亲情”对于生活的重要性;并且,教师在带领小学生阅读完材料文章后,还可以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的所感所想以文章的形式表现出来,以此来锻炼其的写作能力,达成读写结合的教学目的。最后,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课下不断地寻找合适的小学生的阅读文章内容,尽量使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得到扩展,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读写综合能力。
        (二)提高小学生的写作延伸能力
        新课改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的文化内涵培养,为此教师也应当在读写教学中倡导小学生根据阅读材料来进行写作延伸练习,并通过适当的引导来促使小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写作文章进行不断地推敲。
        以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材举例,教材中有一篇文章叫《月迹》,该篇文章主要描写了美丽的月下景色。月亮是每名小学生都见过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在小学生阅读文章后鼓励其根据自己对“月迹”的所见所闻来进行写作,并在写作过程中围绕该篇文章的内容进行深度地思考、延伸。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进行读写结合授课时,若在小学生没有领会文章内涵的前提下引领其进行写作,很容易会造成小学生的写作兴趣下降。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读写结合课上也要多安排文章精读训练等教学内容,以此来尽可能地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文章理解能力。
        (三)革新小学语文读写教学方式
        在小学语文的读写教学方面,教师不应当仅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应当重视学生的思想文化内涵。同时读写教学的方式还要以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目标为核心,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文化教育培养。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摒弃老旧的教学模式,通过新媒体、高科技等设备来进行新式教学;并在授课中注重培养读写教学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在课堂上多与小学生互动、沟通,以此来提高其的课堂学习效率。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读写教学时也要具备足够耐心。小学生思维窄、阅历少,因此对于一些严肃文学、散文写作无法形成一个具体的思路,这就需要教师以丰富的精力投入进语文教学中,课上答疑解惑,课后督促引导,为小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2]。
结语:新课改注重对小学生人文教育、素质教育的培养,这些都是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的。小学语文教师在读写教学期间应当秉持着充分的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以此来对小学生日后语文思维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林丽芳.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12):61-62.
[2]闫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J].中国农村教育,2020,(02):8-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