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邓莉红
[导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生身心都处于未成熟阶段

        邓莉红
        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东溪镇中心小学校  628441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学生身心都处于未成熟阶段,培养学生在语文阅读概括能力上更是重中之重,对于处在高学段的学生们来讲,自主思考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更加注意。本文主要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概括能力;现状;策略
引言
        阅读概括能力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在学生初具阅读能力的时候就应该进行对这项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们的阅读概括能力是有很多的方式的,无论是哪种方法,只要是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帮助的都可以采纳试用。教师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做好对学生们的引导工作,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倡导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知识的抽象能力。在累积知识的情况下,高段学生的语文阅读概括能力会有大幅度的提高。
一、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定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概括能力指的是在阅读文章时,对文章内容进行赏析,分析文章的结构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最后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要表达的内容概括出来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在一开始培养阅读概括能力时最应当注重的便是文字的累积,同时也要有一定的阅读量,学生在读一篇文章的同时,也要做到多读书,读好书,各种类型的文章对于学生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都是有益处的,高段学生正是训练孩子们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主旨的起步时刻。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文章细细的评读,再加上老师在旁边的悉心指导,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风气上总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推行的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理解能力
        宽泛的阅读只能让孩子们理解文本的大概意思,无法真正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和中心思想等。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文本进行细读则能够很好地避免上面的问题。孩子们通过对文本细致的阅读,可以对文章想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和中心思想等做到更好的领会和理解。孩子们要养成细读的习惯必须要有一定的耐心,因为对文本进行细读时花费的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多,但是文本细读以后理解更深,因此不需要重复性的阅读,而且养成良好的细读习惯以后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都能够不断的提高。
(二)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语文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也是每个孩子们必须掌握的学科,因为语文学科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思想最直接的体现,所以如今人们对于语文的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文本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们在语文阅读教学时,可以通过教授合理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推行文本细读的方式,不断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和阅读方面的能力。素质教育的理念就是让孩子们能够生动活泼、自主发展等,推行文本细读则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提高小学高段学生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方式
(一)多多练习,从文章出发
        一篇文章题目是文章的灵魂所在,而文章的段落就是一棵大树上的分支,虽然不起眼,但是不可分割。

往往在段落上就能找到文章的主旨,将每一个段落的段意整理归纳进行概括,以题目为中心用发散式思维思考。高段学生在这个阶段可能对文章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教师对学生阅读时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或者补充,也可以让学生们理解的更加有深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水平也一定会有提高,一定要让学生多读,多练习,把这种具有专业性的训练放在首位。教师在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当中能够观察到许多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能力,但是有的同学苦思冥想也想不到结论,教师应当选择因材施教,不是一味为了阅读而读,而是要让学生们都可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在阅读时的感受和见解。
(二)综合实践,融会贯通
        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的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只有走出课堂,迈入生活中的步伐,见得事物多一点,对生活的感悟便也多一点。阅读文章达到一定的“量”,必然会产生一定效果的“质”,但是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都拿来让学生进行拓展,所以课后的时间学生们应该利用起来,增加自己的视野。单一的训练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是不足的,也会引起学生对阅读的疲倦,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当以许许多多的形式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如,用办手抄报、板报,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评比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乐此不疲。
(三)老师应该鼓励孩子们多读一些好书
        孩子们阅读能力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要依靠语文课堂的时间,平时的课外时间也非常重要。老师也应该鼓励孩子们在业余时间多读一些自己感兴趣并且有意义的书籍,或者给孩子们推荐一些自己觉得很好的书籍。在这种良好的引导方式和潜移默化的影响之下,孩子们一定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会获得突飞猛进的提高,相信这些能力对于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深入分析文本内容,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如果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学生的阅读质量就会有大大的提升。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穿插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开展语文阅读时能够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在当前的阶段中,泛读和精读是有效的方法之一。泛读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文本内容进行大致浏览,了解其故事主要内容。
(五)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要想切实保证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合理利用学习时间,达到学有所成的目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有助于节省学生的语文阅读时间,更好地发挥语文课堂教学的价值。在阅读时,学生需要对于文本内容进行勾画,将自己觉得好的句子摘抄下来作为语文阅读积累。教师通过这一方式,让学生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也能增强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
结束语
        单一的训练在学生的能力培养上是不足的,也会引起学生对阅读的疲倦,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应当以许许多多的形式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如,用办手抄报、板报,对学生的知识进行评比等方式,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乐此不疲。
参考文献:
[1]林淑真.略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名师在线,2019(01).
[2]郗良云.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12).
[3]张丽丽.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