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提问"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凸显价值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孙功宝
[导读] 巧妙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

        孙功宝
        (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实验小学,江苏 淮安 211700)
        摘要:巧妙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答一个问题更重要。小学生有探索知识、了解为什么的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就应当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老师可以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精心设计出一些问题,学生也可提出自己的疑惑,这才是师生互动的教学课堂。这才能够让“提问”环节在语文阅读课堂中凸显价值。
        关键词:提问;小学语文阅读
        一、语文课堂阅读“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过于简单
        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老师提问的问题过于简单,让孩子们一眼就能够从原文中找到答案,这样不加思索的回答虽然能够和老师应和,但是对孩子的启发却起不了实质性的效果[1]。比如,在学习课文《一颗奶酪》的课堂中,老师提问课文中描写奶酪诱人的句子有哪些,孩子们能够立即找到答案。虽然这样的问题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但是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这样的提问过于浅显,没有深层次的探究价值,对学生的知识拓展和思维发展没有帮助。
        (二)填鸭式的提问
        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普遍存在小学课堂、课后。小学生家庭作业中填鸭式的解答不少,这样的方式便于学生们巩固一些基础知识。但是,在语文阅读课堂上再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反而适得其反。比如,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不懂就要问》的课文中,提问环节提到“你认为孙中山先生是个细致好学的人还是一个糊里糊涂的人呢?”这样的提问不用过多思考孩子们就会回答。
        (三)问题难度设置过大
        问题难度设置过大,在课堂上可能只有很小一部分的学生能够回答其中一些要点,还有一部分学生会因为回答不上相应问题,感受不到学习语文课文的乐趣。这样的提问方式会让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中减少存在感,对语文阅读丧失兴趣,使他们在语文课堂中的积极性减少,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度。
        二、什么样的问题具有“提问”的价值
        (一)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需要与课文相关
        提出的问题应当紧密围绕着语文课堂上学习的课文。老师可以根据自己预想孩子们对课文哪些内容存在疑惑,在课堂上提出相应的问题[2]。另外,老师在提问环节也需要让学生们发挥自己提问的主权,让他们有机会对课文中疑惑的地方提问。这样交互式的问答环节,更能够帮助学生们在课堂上学习知识。
        (二)所提问题要以拓宽孩子们思维为目的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在阅读课堂中往往发挥“主动”权,学生往往处于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状态,因而学生的思维活动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心中的答案更加贴近于教师的标准答案,这种做法让孩子无法真正的理解到文章的深意。


        老师在提问环节采用环环相扣的模式,让孩子们跟着老师的思维走达到看似标准的答案,这样只会让孩子们固化思维。在语文阅读课堂上,给予孩子们更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老师在提问环节适当的“点睛”即可。相信孩子们在自悟中学习知识。
        三、精心设计提问
        (一)提问要巧妙运用情景教学的方法
        对于学习到一些情境文章、人文风光文章要适当使用情景教学的方法。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感受一些阅读中的场景,体会作者的感受[3]。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的时候,根据课文原文“小兴安岭的雾少而稀,有一种朦胧的美”、“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这些内容去感受小兴安岭的意境,然后再根据这些意境提问,这段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哪些字用得妙,妙又在何处?这样的方式能够拉近孩子与书本之间的距离,能够更有利于老师针对性的提问,学生也能够中体会到阅读的兴趣。另外,针对故事性的文章时,课堂上也可以采用适当角色扮演的模式,让孩子们作为阅读文章中的角色去思考问题。因此,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重学生思维活跃、乐于表达、愿意交流的一些特点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情景。
        (二)在文章核心处提问
        文中的核心处即是学生阅读理解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难点。老师在进行这一部分的教学时,需要在文章核心处停留[4]。老师可以先让孩子们在阅读相关段落后自己提出问题,看学生们能够在哪些方面想到哪些问题,然后再跟据学生的提问情况了解到阅读情况,及时的调整教学方式和上课节奏,再对孩子们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并与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提出的问题,再让孩子们集思广益的回答问题,这样的教学课堂才是让师生互动搞得课堂,让学生们通过阅读结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出自己独特的感悟和体会。
        (三)提问时要引导学生们讨论
        老师在语文教案设计过程中,可以将学生们小组讨论的环节设置在其中。老师在课堂上对问题作出解答时,老师的答案可能难以让孩子真正的理解。因此,在提问环节中可以让孩子们相互讨论,让孩子们在他们同龄人中找到相互之间的见解。这样的提问方式能够促进孩子们的横向交流,在相互讨论、磋商中,了解彼此的想法,更容易接受同学们的观点。最后再与老师进行交流彼此的观点,让孩子们能够在此基础上有更好的思考方式。
        四、小结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老师应当运用一些提问的艺术,发挥提问的价值,让孩子们在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中探索知识的奥妙。
        参考文献:
        [1]王庆华.让“提问”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凸显价值[J].科普童话,2020(02):134.
        [2]章祥霞.让“提问”在小学语文阅读指导中凸显价值[J].华夏教师,2018(31):26.
        [3]王玲.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课外语文,2020(18):74+76.
        [4]孙丽.开放性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途径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0(06):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