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任凤云
[导读] 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自身对学生的影响

        任凤云
        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南郡小学1530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应明确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进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还要使学生在学习中提高对优秀文章的朗读能力,进而促进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现阶段,教师思想的进步促使教师对学生的朗读教育愈加重视,并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学生的指导,加深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逐渐地认识到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教育,使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但是,现阶段的朗读教学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使小学朗读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提高。教师应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朗读问题,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进而提高朗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现状
        1. 朗读课堂时间有限
        现阶段,人们较重视小学生的教育问题,不仅希望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文化课成绩,还会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加艺术课程。这种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课余学习时间较少,不能使用自身的课余时间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对教师教学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另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将更多的精力用在了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上,无法将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用于朗读教学,使学生的朗读学习不具备连贯性,降低了学生的朗读水平。另外,学生家长在生活中无法利用学生的空闲时间帮助学生进行朗读内容的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对朗读课堂学习进行补充,朗读水平难以得到提高。
        2.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小学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设置相应的朗读任务后,监督学生对文章进行反复朗读,以此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及朗读水平。传统的教学方式会导致朗读课堂教学的内容较为枯燥,使学生产生疲惫的心理,逐渐对朗读课产生抵触心理,失去对朗读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只能对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不能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多数文章都饱含着作者的情感。但是,教师在朗读教学中并未对文章情感进行分析,导致学生在朗读中未加入感情色彩,难以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3. 语文教师自身专业水准与素养有限
        部分语文教师未进行专业的朗读教育课程学习,并且在教学中缺少培训与学习的机会,进而无法学习新进的教学思想,使自身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导致其在朗读课堂教学中无法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学生无法通过教师的指导大幅度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由于小学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养有限,使教师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及教育思想不能与时俱进,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4. 教师并不重视朗读
        部分教师受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教学中通常不会测试学生的朗读能力与水平,错误地认为学生本身已经具备阅读能力,只需要学会字词就可以形成一定的朗读能力。此外,大部分教师也不重视朗读活动,因此自然无法取得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


        二、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策略
        1. 制定明确的朗读目标
        教师在开展朗读活动前,应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材内容、个人朗读教学特性等方面明确朗读目标。此外,教师还要合理利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避免因为教学目标模糊导致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
        2. 增加课外朗读时间
        小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积极地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科学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朗读,增加学生的朗读时间,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教育,因此,应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确保学生家长可以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从而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进而提高学生的文章朗读水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使用添加晨读的方式增加学生的朗读时间,以此增强学生的语文语感。
        3. 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时代进步导致传统的朗读教学方式无法适应现阶段的朗读教育。因此,教师应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式,打破学生反复朗诵文章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进行朗读文章前,对文章进行全面的情感分析,加深学生对文章的认识,确保学生在朗读时可以带着感情色彩,使文章得到升华。并且在开展朗读教学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并对学生进行指导。
        4. 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准与素养
        学校想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就要根据教育行业的发展需求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专业性,通过自身的专业知识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朗读能力。学校还要在培训中使教师接触全新的教学观念,明确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5. 营造课堂朗读氛围
        良好的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教学时,应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增强学生对朗读学习的积极性。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转变。教师可应用多媒体展现文章中的相关内容,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学习兴趣,确保学生可以正确地理解文章的内涵,进而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并且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朗读添加背景音乐,进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朗读氛围。
        三、结语
        朗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想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朗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自身朗读教学水平有限等问题制约着朗读教学的开展,导致学生无法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有针对性地改进自身教育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大幅提升。

参考文献:
[1]赵怀英.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J].试题与研究,2020(22):186.
[2]钟瑜.小学语文低段朗读教学略谈[J].陕西教育(教学版),2020(Z2):92.
[3]王云霞.浅析小学语文经典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08):174.
[4]轩新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J].考试与评价,2020(08):10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