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联国
(重庆市万州区百安移民小学,重庆 404100)
摘要: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学科的学习是学习其它学科的基础。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作文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不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还是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但是当前对小学生的作文学习和写作质量始终令人担忧,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作文内容如同流水账,没有真情实感甚至胡编乱造。因此,提升小学生作文教学有效性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根据当前小学作文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有关教学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
随着语文教育的不断发展,作文的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了凸显。但是在当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中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和问题,要想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一定要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够愿意表达、学会表达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在写作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其它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成长。
一、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及时更新,教学方法比较陈旧和传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是教师占主体地位,学生在课堂上很少参与互动,师生之间出现了割裂现象,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影响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只是将作文当做一个教学模块单独进行教学,没有考虑到作文教学是一个整体的系统,对于语文教材中的习作练习也只是笼统地一带而过,不重视平时作文的练习。此外,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能力,作文教学太过死板和僵化,常常是为学生提供作文模板让学生进行背诵,只注重作文形式和字数的达成而不注重其中的真情实感和真实性,导致小学生的作文写出来徒有其表。
二、小学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对小学生的作文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要想提升小学作文有效性,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进行引导和指导,而不是包办学生的学习,给学生将写作的格式、技巧、好词好句都列出来摆给学生生搬硬套,这样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写出机械化的文章,富有华美词藻却没有真情实感。教师要能够真正将学生看做学习的主体,在上课时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主,遵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开展适宜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写作热情,让学生在快乐中进行学习和写作。唯有真正以学生为主地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转变以往的严肃沉闷的教学氛围,转为欢快活跃的额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观点,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才能够富有真情实感,反映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
(二)创设情境,激发写作热情
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年龄教小并且生活经验略显不足,在写作文时常常会有无事可写或者根本不明白要写的内容便开始胡编乱造的现象,要不然就是照搬教师给的写作模板,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只会让学生感到压力和厌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将所要写作的内容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进入到相关情境中获得切身体验和感受,从而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在对小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通常可以用到的创设情境的方式有运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图片和音频的展示、角色扮演、游戏、语言和动作表现等。例如在对学生进行状物类作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真实的物体,让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后再进行描写;在对学生
进行记事类作文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真实体验再进行写作,使得作文中能够更加具有趣味化和真实性。
笔者在进行人物类作文教学时,为学生提供了《谈谈我自己》的作文题目。题目一出,学生们直呼难写,笔者便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长相、性格、兴趣爱好和自己做过的有趣的事,课堂上的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学生开始了激烈的讨论。待学生讨论结束之后,学生对于自己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写起作文来也就更加真实,作文质量也随之有了很大的提升。
(三)重视日常写作锻炼,培养写作习惯
作文并不是一个被割裂的开来的单独的学习模块,也不是通过几节作文课就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不断练习,在不断的积累和练习中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教师要重视日常教学中的习作训练,不能只是草草几句将其带过,要提高对于习作训练的重视。在进行完每一单元的学习之后,教师都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单元后的作文写作,作文单元检测。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每一节课教学的延伸,例如可以在学完《风筝》一课后,可以让学生写关于放风筝的记事类作文的描写;在学完《精卫填海》和《女娲补天》等课文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故事进行续编和改编,让学生进行趣味化的写作。其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每天写日记,观察和记录生活中的小事或者有趣的事,让学生养成写作的习惯,培养写作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并热爱生活的素养。
笔者在进行语文教学时,经常会为学生播放适合小学生观看并带有着一定教育意义的视频,例如《如果国宝会说话》《海底世界揭秘》《地球形成的故事》等,在观看完视频之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随后组织学生进行观后感的写作。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学生精力完全集中,这种形式的写作教学能够寓教于乐,提高作文教学有效性。
(四)重视课外阅读,以读促写
在语文的学习之中,阅读和写作是分不开的,进行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扩宽知识面,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因此,教师应该重视课外阅读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以读促写,以写促读。对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进行课外阅读的机会,为学生选择高质量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作品,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在进行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阅读。在读完某本书之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写读后感和阅读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还能够在快乐的阅读中体验文章的精神内涵,获得独特的阅读体验并将其加入到作文写作中来。
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举办多种多样的课外阅读和写作活动,例如在班级中设计读书角,鼓励学生将家中的课外读物拿到学校中来,让学生互换读书,提高读本的利用率;还可以举办辩论赛,让学生在进行写稿和辩论的过程中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或者举办“读书月”“我是小作家”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鼓励学生踊跃参加,不仅能为校园生活增光添彩,让学生的校园生活更加具有趣味性,还能在活动中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语:总而言之,在小学阶段对学生加强作文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重新审视作文的重要性,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情境、举办多种多样的阅读和写作活动、重视日常写作的锻炼,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写作技巧,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素养,为小学生今后的写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献综述:
[1]张交交. 生本教育理论下的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2]吕雪珂.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8.
[3]胥望. 小学中年级作文书面评价语写作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