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燕锋
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红星小学 745700
摘要:小学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为之后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学生的知识性与文学性应该同时提高,这样才符合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并且能够突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策略与方法;研究
引言
课堂效率的提高是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没有科学、有效的具体教学措施,设计得再完整、再完美的教案和教科书也都只是空中楼阁、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效果。那么,何为“高效课堂”?就是教师有节奏、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主动且乐于接受知识;教师能教、会教,学生乐学、会学。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从教案设计到活动设计,教师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标,使他们能主动参与,增强实践能力。小学生正处在懵懂、好玩的年纪,上课难免会出现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如何激发小学生的求知兴趣,使他们主动且专心学习,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重中之重。
一、影响学习兴趣的因素
(一)教学内容枯燥
学生之所以没有较强的自主学习,一直是他们觉得语文学习的过程是非常枯燥的。他们认为,无论是任何一节语文课,不同的教学内容也采用的是同样的教学方式。流水似的引导教学使他们早已感觉到了枯燥,他们不愿意去付出自己更多的思想感情去进行知识的理解,这同样也会导致他们本就不健全的心智无法得到更好的成长。由于自身能力理解能力的弱小,过多的生字词学习和古诗词背诵,让他们对于语文课堂的学习压力也在不断的增强。他们不会去自主的预习课文和复习课文,不会去主动的在课外积极的探索有用的辅助资料。即便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但也表现出了注意力转移的一些行为。机械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完全依从教师的引导思路,既没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性,也大大的产生了对于教师的依赖引导。
(二)教学方式传统
除了学生自身能力无法积极运用之外,小学语文教师也要积极转变自身的课堂引导方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殊阶段没有自己改进的方法,那么教师便要积极的引导他们。从一个正确的思路出发,首先教师要积极地改变自身的传统教学观念,如果不能使教材的内容在引导的过程中调动起学生自身的积极性的话,他们会渐渐的对于这种教学方式产生免疫性,甚至是不断的抵抗。教师越严格,他们会越觉得语文学习是没有兴趣的,不愿意采取更多的自主提高一些措施。枯燥的语文教学在听课质量上会越来越低,也间接地阻止了他们无法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排斥感的形成其实大部分的原因还要归结于教师自身的引导方式。
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课堂趣味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参与,让课堂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在课堂上设计一些趣味活动来增强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推动他们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可在课堂上设计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能用到课本所授内容的趣味活动。
(二)创设教学情境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就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语文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要深度挖掘文章中的文化内涵,基于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理解与传承能力,直至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三)探讨语文教材特点
我们要始终清楚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的性格是怎样的,他们往往充满了好奇心,同时也热爱表现自己的能力。从他们这样的性格出发,小学语文教师便可以依据有效的素材引导,使他们积极地融入在一定的学习氛围之中。使他们感受到语文课堂原来是可以充满积极性的,然后小学语文教师要加深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引导他们不断的探讨语文教材。从教材出发进行更多活动主题的树立,使他们对于教材的理解不断的深入。真正的将教材中的知识转化成自身的能力。如此在一个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中,学生便可以积极调用之前自身培养的能力,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一定的彰显,使他们的能力的优点和缺点得到真正的发扬和改善。而教师对于学生的评价也要不断地进行积极的引导和运用。目的就是要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样的课堂中。不管参与的能力表现如何,只要他们参与了便能获得一定的收获。即便没有一定的能力正确运用,对于他们自身的改进,教师也要进行更好的鼓励。让他们不再感受到教师是严格的,不再认为语文学习与自身的理解是有一定距离的,使他们真正的愿意去自主地奠定知识的基础,发现语文学习自身所存在的兴趣。
(四)开展实践活动
语文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如今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构建与运用语言,以此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那么老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性格特点和心理特点,开展适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理论知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要真正意识到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性,并且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制定适宜的教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语文能力。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就能够感知到语文学科的魅力和价值,这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落实素质教育,从而实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晓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57.
[2]李洪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73.
[3]蒋精兵.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华夏教师,2018(1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