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  吴学莲
[导读] 初中阶段学生逻辑思维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吴学莲
        (四川省华蓥中学)
        摘要:初中阶段学生逻辑思维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对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仍存在着一些困难。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特定情境的创设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学习的效率。在情境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高度发展,而且对于课堂的注意力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为他们语言能力的提升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情境;创设;有效性
        一、情景教学的应用价值与主要特征
        (1)情景教学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情境教学中,教师会议出示不同的图片或实物来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到作者写作时内心的感受。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效率会不断提高,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提升理解力水平。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肯定是会小组合作探究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是一举多得的,能为学生多元化能力的提升提供帮助。
        (2)情景教学所体现的特点
        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情境所带给他们内心的一种震撼或是感染,语文的学习是讲究移情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视频、实物、音乐或者的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文章的情感,这样他们就能够抓住关键词语,提高分析能力。
        二、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情景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
        (1)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
        初中阶段在阅读语文基础知识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由于学生阅读基础不够,所以讲解的时候如果光靠老师一张嘴进行讲解和描述对于学生的理解来说是非常困难的,选用信息技术设备将生涩难懂的知识转变成为图片或者视频,这样学生在有了实物直观后理解起来就会相对容易。
        在诗歌写作的过程中一切内容皆有情。古诗创作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借景抒情,在用简短的言语进行景物描写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古诗歌的意境美。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借助景物引发情感,将满眼的景物转化为寥寥几笔的文字,却表达出了不同凡响的情感,这就是古诗词动人心弦的所在之处,借助美丽的景物,进入优美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体会到古诗词的中心,这样的教学过程更加突出了思想性与教育性,在丰富了诗歌表达意象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教育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运用多媒体,多媒体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间隔,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直观理解能力,初中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拉近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这样就使得原本枯燥的教材变得形象生动。
        例如:《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来为学生呈现一个画面,作者站在窗前,皎洁的月光透过窗子照进了屋子,当看到一轮高挂在天空的明月时,作者思念起了自己的境遇,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体会到当时走着内心的感受,更加有助于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带领学生进入到诗歌的意境中,与诗人的情感要互相融合,这样才能更加能够体会到诗歌中要揭示的主体,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一些问题,对于学生不要过度,否则学生也会丧失学习的兴趣,对他们的发展也是有影响的。
        (2)以多种阅读方式来再现诗歌中的情境
        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阅读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在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运用各种形式的读,或是齐读;或是精读;或是配乐演唱,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新的观点,新的看法,这样就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词更好地理解。


        例如对《答谢中书书》这首古诗进行教学的时候,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向学生说明一下这首诗歌的背景,谢中书向陶弘景提问了什么问题,为什么有了这样的一篇答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文中写的美景中所暗含的道理,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先读一读,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齐读、可以默读,这样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就能对文章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作为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文章中的道理,根据眼前的美景,让学生进入到优美的意境,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来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对远近高低各不同有了一个深入到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这一句话也体现了当代人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就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性的教育,提升教育的思想性。
        (3)以情感来营造人文课堂
        初中语文阅读的过程中要注重语文阅读的人文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以自己的激情来调动学生的,应该要积极调动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让课堂充满激情,教师要展现给学生一张“激情似火的脸”,让他们在课堂上有一个难忘的岁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兴趣,或设悬念、或直观演示、或言语创设情境,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文章阅读的兴趣,而且要在班级内营造“我要努力阅读”的范围,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为例,本课的预习任务是让学生自主感受作者对百草园生活的还念,对自然产生热爱之情。针对三味书屋的生活,每位学生的立足于不同的角度或立场有不同的看法。无需用“时代感”生搬硬套。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操作性强的“预习单”,预习单可以用纸质文本的形式发给学生,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呈现出来,预习单上的内容应包括教材中的字、词、句、篇和写作技巧等,也可以是延伸和拓展教材内容。借助预习单让学生明确自己该做什么,并独立完成。
        (4)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1、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播的过程更是学生能力提升的过程,所以作为教师要给孩子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课堂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达到自我的实现,而且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课堂是一个动态的平台,是让学生展示自我体验成就感的平台,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激发学生的潜能,由此看出学生能力是否得到全面发展主要取决于教师给学生提供的舞台。
        2、注重实践,从多方面练习语言
        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的语文教材就是一个例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充分利用好这个例子,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学的过程中使能力不断提高。以《三峡》一课为例,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既要把必要的文学常识掌握到,同时还要对朗读予以高度重视,运用形式多样的朗读,标注重难点位置,以引起密切关注,可以对相关的参考书和工具书进行查阅,将文章内容理解到,尽可能借助自己的努力突破学习难点。回忆已经学习过的写景美文,其特点有哪些?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把《三峡》的重点理解到,也就是写景要把景物的特征抓住。并未彻底弄懂的问题要在相应的位置上做好记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解决。唯有如此,才能確保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语文的趣味性,促进学习语文信心的增强,也能最大化的促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以生活作为语文阅读的基础
        问渠那得清如许,生活作为语文阅读的基本源泉,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而且也能在语文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提出了语文要建立在生活的基础上,所以要留心身边的生活,把我生活中的点滴故事,将语文的阅读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结束语: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以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内心情感的变化,而且在特定情境创设下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创设情境,才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也能让他们体会到在语文学习中所获得的快乐。
        参考文献:
        [1]赵燕利,王康华,贾璐涵. 利用远程教学资源,尽展语文教学魅力——浅谈如何运用远程教育优化语文教学过程[J].渤海大学学报(中初中语文教师教研版),2019(02):16-17.
        [2]温广哲,付启成,吴明月. 整合教学资源,尽展语文魅力——浅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教学过程[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与自然科学版),2019(12):135-1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