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从平
(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中心完小 贵州 铜仁 554002)
摘要:古诗古诗词语言生动,形式简约,意蕴丰富,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小学生已初具一定古诗诵读技巧,能结合注释理解词句,但这远远不够。教师在古诗教学实践中应该理性和感性并重,可以着重从诵读、感悟、创作三方面来为古诗教学注入活水,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带学生走进古典诗词,寻找美的踪迹,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
关键词:古典诗词;小学语文;美育原则
古诗篇幅短小,语言精练,富有韵味。小学是思维发展的蓬勃时期,更应抓紧这个时期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古诗学习的效益。
一、熟读成诵,诵亦有情
1.韵脚节奏助朗读
韵脚是诗词句末押韵的字。一首诗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即为押韵。韵脚让古诗充满音乐性,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背诵和记忆。在我国古诗中,一般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好韵脚。如果古诗押的是平声韵,那么就要略微拉长声音,读得充分饱满些。例如部编三上教材中的《山行》,在读到 “家”“花”时,要拉长二者的字音,使得韵味绵长。在押仄声韵时,则要做好语气的衔接与过渡,保持音色短促激切。当然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不需要如此专业繁复,只要顺势而导,适时点拨即可。
2.方法多样促朗读
在学生能整体把握好诗的节奏和韵律后,诵读的教学不要戛然而止,否则学生的兴味也便止于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来体验诵读古诗的乐趣,为教学注入活力,例如表情动作诵读、高低声音诵读等多种形式。表情动作读诗随着诗句情感的激昂和沉郁学生配以表情和动作,此举可以正确地反应学生是否理解古诗的含义,同时可以让学生敞开胸壑,读出作者的丰盈的情感。在学习《望天门山》时,前两句气势雄伟、意境辽远,抽取两个学生高低音转换读,既活泼有趣,调动课堂气氛,又能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天门山的雄奇壮美和长江的气势磅礴。
二、品读语言,情到深处
1.关注字词,丰富积累
小学是词语学习的重要阶段,除了查字典、借用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以外,学生还应该对经常出现的字词进行归类整理。
例如在部编教材三年级上册《赠刘景文》一诗中,“荷尽已无擎雨盖”的“尽”,在诗句中意思是“完,没有”,那么学生可以回顾下自己的积累里,哪些诗句中的“尽”与此意思相同,哪些又是不同的,不同的意思是什么。还有这首诗里的另一个字“君”又有什么意思呢?通过这的归类总结,相信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也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共研修辞,由言生象
古诗大都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很多千古名句中,诗人采用了很多的修辞手法,让诗歌的语言更加凝练隽永,引人入胜。学好这些修辞手法,能让学生对古诗有更加丰富和深刻的理解,能有更加强烈的审美体验。例如在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后两句乃千古绝唱。通过注释,学生能快速地知晓此举的本体和喻体,但是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理解为何选择此喻体。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施”,学生进行小组交流探讨二者之间的共同点。接着教师可以利用图片等向学生展示“淡妆浓抹”的西施和晴雨时的西湖,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者的美。最后通过诵读的方式让学生将这份美朗读出来。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亲身经历了学习的过程,可形象地感受言语形式的魅力,对于提高学生智性表达能力可谓颇有助益。
三、学习创作,促进语用
1.巧用插图
部编教材很大的特点是插图鲜艳漂亮,这是很好的习作教材。例如《采莲曲》插图里展示的是成片的荷叶中间,立着朵朵粉色的荷花,一条小船正欲穿行其中。学生可以观察图上的内容,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在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荷叶、荷花、船头,想象图中会有谁,他们在干什么。通过这样的观察和思考,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仿佛身临其境,与诗人心灵相通,想象会被激发,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写,思维和表达都会得到相应的训练。
2.续写情节
在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所见》中,后两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有很大的创作空间。学生也迫不及待地会思考:牧童捕蝉是否成功了?这个题材生动有趣,可以符合三年级学生的兴趣,学生可以抓住牧童的动作、神态、心情,拓展过程,展现诗中牧童的警醒和机灵。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诗中意象的丰富、诗中人物饱满的形象,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古诗鉴赏水平。
古诗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凝结了作者的文心与智慧。古诗教学应该符合该阶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关注其特殊的文体形式,通过多样的创新的方法,品味古诗的内涵,丰富自己的认知体验,让理性和感性思维齐头并进,让学生在实践中回归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秦燕.创新吟诵法教学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效率[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年23期
[2]刘裕伟.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设计与教学艺术的融合[J].华夏教师.2018(12)上
[3]周丽亚.第二学段古诗词有效教学策略[J].教学月刊·小学版.2018/3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