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7卷21期   作者:陈菊全
[导读] 在初中教育阶段,数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学科和基础学科

        陈菊全   
        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塔城中学,江西省 南昌市330200
        摘要:在初中教育阶段,数学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自然学科和基础学科。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及应用能力,这对促进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新课改教育理念高度强调要在教学活动中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新课改的这一要求,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分析,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深化我国教育改革,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使初中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字:数学;教学;初中;学生;主体性

        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点学科,通过数学教学,能够对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起到重要的锻炼作用,同时基于数学的实践意义,还能够对初中学生的实践能力发挥重要的培养作用,培养初中学生成长为优秀的实践型人才。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以及素质教育理念的广泛普及,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而实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改革和创新,使初中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课程的学习之中,并有效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使初中学生的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实践应用能力,都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内在动力,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更加重视兴趣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注重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使初中学生在内在驱动力量的驱动下,积极自主地学习数学知识。
        要有效激发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构建课堂构建模式的过程中,要注重教学的趣味性,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开展教学,既能力充分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还能够有效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启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对培养和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实践应用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房屋建设、装修等生活场景引入到数学课堂之中,利用三角形知识解决房层建设以及装修等现实生活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买菜活动作为教学案例,对算数问题进行实例教学,从而使初中学生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践应用价值,并养成良好的数学实践应用意识和能力。
        在激发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运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例如展开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等等,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带给学生全新的视听感受,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学习兴趣,有效强化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1]。
        二、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活动
        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思维会直接影响数学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必须积极更新教学思想,以现代化教学理念作为指导,建立更加科学、高效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要明确教学思维与教学动作之间的关系,动作是思维产生的重要基础。

基于这一点,教师要合理规划教学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动作,对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起到重要的开发、拓展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此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通过让学生亲自实践、动手操作等方式体验数学原理,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能够促使初中学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数学知识点,还能够对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起到重要培养和启发作用,使其自主观察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提高。
        三、培养初中学生的合作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之间。同时,通过交流和沟通,还能够让学生的思想相互碰撞,进而达到促进学生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使初中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例如,在学习“条形扇与扇形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对城市空气质量指导进行调查。在小组内部,每个人的分工各不相同,有的负责提供数据,有的负责画记、监测,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调查任务,得到相应的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初中学生能够切实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意义,并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2]。
        四、重视培养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数学知识,更要培养初中学生充分掌握学习方法,这是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教学活动的重点内容。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的性质量,以x=(n-1)y-2n为例,教师根据题干提出新的问题:“是否可添加适当条件,求出解析式?”在提出问题之后,教师不要立即讲解,而是留出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自主思考,然后再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结论。有的学生回答“直线x=2y-1与图像平行”;有的学生则说“图像与y轴的正方向夹角的正切为2”等等。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着引导者的作用,学生才是主体。教学过程并非教师的知识灌输,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知识点进行解析、理解和记忆,并创新题,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
        五、对学生进行科学评价
        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是影响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适当给予肯定和鼓励,能够有效坚定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等方面,都能够起到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语言,对学生进行合理评价,使教学评价充分发挥正面作用,成为推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力量,这也是促进学生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措施[3]。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全新的、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正在教育领域广泛普及。在这种情况下,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转变思维,强化对新课改教育理念的学习和研究,充分理解其内涵,并运用新课改理念对初中数学教学活动进行指导,从而有效构建现代化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廉丽静.关于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研究[J].神州,2020,(24):121.
[2]韦雪芳.试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20,18(7):125-126.
[3]陈超.浅谈教育云平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文渊(中学版),2019,(8):5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