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世杰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大溪河中学 安徽 滁州 233100
摘要:欲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关键在于教师要摈弃旧有之僵化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而多加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发散和举一反三的思考活动,并促成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具体而言,在知识传授这一最初环节,教师应当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以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公式的推导活动;在知识运用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切换思考角度,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在教学的其它方面,教师应善于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活动,以引导其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主要应从此三大方面切入。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
做好数学这样一门学科的教学,仅限于将知识传授好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灵活思考活动,以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思维能力,尤其是数学思维能力,通过知识与素养两方面双管齐下对学生的培养,学生能够切实获得数学素养和能力的大大提升,这对于更有效地开展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层层深入设问,启发深入思考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核心原则在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学好数学这样一门学科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在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上,教师要注重在教学的各环节渗透这项工作。首先在数学教学的初级环节,知识的传授是主要活动。深入的思考离不开疑问的产生,这就需要教师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层层深入的设问,来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例如:在讲《二次函数》时,笔者就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启发性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发散式思考活动:
1.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有什么样的不同?
2.在生活中,我们能观察到哪些与二次函数密切相关的事物及现象?
3.分析观察二次函数的函数图像有何特征?
4.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5.二次函数的各系数的取值变化能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产生怎样的影响?
6.试求令二次函数值为0的根的表达式?
7.二次函数图像中的各主要点都有哪些特殊的性质?
8.二次函数在生活中可以有哪些用途?
……
这些问题可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逐步做细致而发散性的思考活动,这对于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质疑精神、全面思考、对比思考以及发散思考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引导切换角度,灵活运用公式
增强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知识传授的环节之后,是数学知识的运用环节,而对于数学教学,知识的运用主要是数学公式、定理和概念等的运用,主要是数学公式的运用。因此,教师要在学生进行数学公式的运用过程中引导学生切换思考角度,进行灵活思考,以实现对数学知识,如概念、公式以及定理等的灵活运用,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显著提升。
例如:在讲《数轴、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时候,笔者就为大家延伸了试题练习,并有意让学生在试题练习中灵活运用已学的公式:已知简化|1-a|-|a-4|可得2a-5,求a的取值范围。
解答这一题目时,就需要我们切换思考角度。倘若用一般的思考角度来解题,即直接以顺向思维来解题,则要先分情况进行讨论,以探讨当a<0时,当0<a<1时,当1<a<4时候,当a>4时这些情况,然后分别代入以讨论,从而最后确定a的取值范围。
但是这样就太繁琐了,我们应该切换思考的角度,便顺向思维为逆向思维:据题意可知,去绝对值之后,两个a的符号都是正的,因此,|1-a|去绝对值之后变为a-1;-|a-4|去绝对值之后变为a-4。
由此可见:1-a≤0;-(a-4) ≥0,即a-4≤0.因此:1≤a≤4。
可见通过切换思考角度来解决问题,通常能够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高效解题。
三、组织项目学习,引导自主探究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要切实帮助学生提升数学思维能力,教师还要真正促进学生获得自主发展。这就离不开令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只有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学生才能自主产生新问题,进行新假设,继而自主解决内心疑惑,从而最终实现自主创新探究能力的提升。
为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化自主探究活动,由于项目化自主学习探究活动是以完成一个项目为主要任务的,最后需要制成一个完整的学习探究作品,因此,项目化学习活动是一种兼具学习、探究和实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不仅能在项目化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更能在此过程中获得能力素养的锻炼。而且项目化学习活动给予了学生以很大的自主性,这对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有积极作用。
例如:在讲《分式的运算》这一课的时候,笔者就拟以“探究分式的简便运算方法”为项目主题,组织大家进行项目化学习探索。项目成果自然是对一个分式例题的简便计算。
首先学生经过商议,最终确定这一主题为项目化学习的任务主题,于是学生被分为几个小组,并开始讨论选取何种典型的分式计算题,然后商讨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简化运算。
其中有一组选取的计算例题就是:已知xyz≠0,x+y+z=0,计算++.
这个小组的成员均采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计算。有个成员使用的是取常数值的方法,即根据题目条件自设三个字母的数值:x=1,y=2,z=-3,然后将之带入到原式中,于是原式变为++=++=-3.
然而,有一位成员不满足于带入数字,他执着于在式子本身上探究,因为他想到,既然无论带入何种符合条件的数字,最后的结果都是-3,这说明式子本身是有特性的。于是小组成员开始在式子本身上寻找规律,这位最先想在式子本身上寻求解题方法的成员想到了补足式子的方法:
++
=+-++-++-
=-+-+-
=++-1-1-1
由于x+y+z=0,所以,,均为0,因此最终结果为-3.
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中相互交流探讨,从一个简便算法自主合作探究出了多个简便算法。可见项目化学习活动不仅在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简便算法上具有积极作用,更引导了学生进行自主创新探索,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有效实施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核心原则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和灵活思考活动,在这一核心原则指导下,教师要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水平上下功夫,这就需要教师营造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并对学生进行细致深入的教学指导,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总之在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上,我们还有很多可探索的空间,这是每一位教师所应继续不断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朱吉.旨在提高初中数学训练有效性的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9).
[2]于秀娜.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展现数学课堂风采——论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策略[J].才智,2019(22).
[3]曹文喜,袁霞,姚燕,高超.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效学习的实践研究[C]. 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四卷)暨第十四届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基础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会议论文编(议题二:课堂创新方式探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8.
[4]王伟.初中数学有效性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