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兰
四川省绵阳市富乐实验中学
摘要:心理健康课程是初中学校的必修课,关注的是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职业规划、职业道德等。初中学生属于特殊的学习群体,他们大都经历过中考的失败。社会上很多人都给初中学生打上了“问题孩子”的标签。这一偏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初中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重视学生的内心需求,疏导他们敏感、自卑等负面情绪,让他们融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首先,初中学校可以开设校园心理咨询室,注重对学生隐私的保护,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辅导。其次,教师要改变心理教育的方式,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最后,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试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微课;初中;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新课标中也提出了要注重对初中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为疫情的影响,大部分学生都只能够居家学习。这种情况也让一些学生产生了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启示,让教师认识到了对当前中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微课作为一种短小的视频形式,近些年来在教学中得到了应用。本文针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和微课的结合途径进行探究。
1搭建学校为主、家庭为辅的家校合作教育平台
学校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具有授权性行政主体地位,按照一定的程序、场所和时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主管学生的教育教学,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充分体现学校的主力性地位,发挥学校的主管作用。学校的教育发展离不开学生家庭的大力支持,学校一系列政策规定的贯彻落实需要借助家长的力量。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相当大,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我们既可以邀请学生家长到校辅助教学工作,也可以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利用学生家庭中的课程资源来辅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学校可通过家长群的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积极鼓励家长们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此外,学校工作人员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必须及时地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家、在校的反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早治疗。
2积极开展多元化教学,激发学生对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兴趣
在实践教学中,心理健康一直属于边缘学科,并不受广大初中师生的重视。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师要积极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开展个性化教学,让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具有吸引力。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心理剧演出,根据一些真实的法治案件、青春电影、课本剧等进行演出创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所学心理知识自主编写剧本。学生在编写剧本、心理剧演出中可以加深对心理知识的了解,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爱上心理健康课。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针对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例如,针对初中生手机、上网问题,教师可以从心理学上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和互联网。
3开展课内教学、社区实践、在线互动的学习活动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课内教学的质量高低、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足准备(教材准备、教法准备、学生准备等)。在课堂上要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每个学生的动态,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后及时总结,自我反思和评价,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其他老师、专家学习。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学校既要安排优秀教师做好课内教学,也要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实践。开展心理志愿服务、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社区、社区心理健康成果展览、社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领悟、在实践中运用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促进心理健康成长。作为一个全新的时代,信息时代有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网络教学平台大量涌现。北华初中经过近3年的努力,基本建设完成网络化、共享型、开放式的电类专业基础课程平台,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积极开展师生在线互动的学习活动,拓展学生视野、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4线上直播课堂中利用微课突破重难点
除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外,一些课程也开展了线上直播的授课模式,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也不例外。教师借助直播平台开展直播课时,一些内容可能太过于理论化或者比较抽象难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参与到线上课堂中,和教师还有其他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穿插播放微视频,把知识点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出来,让知识更加具象化。并且,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为学生准备一些案例的视频,让学生通过案例能够了解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和心理出现问题的严重性。
5让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开展校园文化建设
笔者认为,初中学校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本校专业特色、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室开设匿名信箱,接收学生的咨询信件。心理教师要为学生咨询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帮助学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重塑学生学习、生活的自信心。其次,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法律专家、教育家定期到学校进行讲座,为学生讲解基本的法律常识,甄别生活中的一些不良信息,拒绝暴力游戏、拒绝盲目攀比等不良生活习惯;讲解职业人才未来的发展前景,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激励初中学生为梦想而努力拼搏。最后,学校还可以展示本校优秀毕业生的一些事迹,激励初中学生努力学习技能,提升他们的职业竞争力。
结语
当前,学校任务繁重,竞争激烈,教师过分注重成绩,父母忙于生活缺乏对孩子的关心,多数学校无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又处于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增多,引发严重的心理危机。为更好地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从反思课程教学问题现状出发,明确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的教育原则,结合家庭、学校、医院以及社会等多方力量,探究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策略创新,力图为做好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预防工作以及心理问题解决提供新的策略方向。
参考文献:
[1]曾建兴.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的探索[J].辽宁教育,2018(16).
[2]曾建兴.中小学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辽宁教育,2017(20).
[3]宋春艳,郝春东.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素养培育问题[J].教育现代化,2017(33).
[4]袁方.新时代背景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2):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