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课堂非言语行为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7月21期   作者:孙辉
[导读] 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深化,

        孙辉
        黑龙江财经学院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50025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教育信息化也在不断深化,给英语教学带来了诸多改变。多媒体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师如何灵活应用非言语行为,已成为当下学者的研究热点。本文基于非言语行为的特征和在英语课程中的重要意义,恰当地提出了大学英语教师如何在课堂中恰当的运用非言语行为的建议,分析了非言语行为在当下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多媒体视角;大学英语;非言语行为
        引言
        课堂教学其实是一种互动的交际活动,有效的师生沟通和交流会促进教学效果,除了言语行为,教师的课堂交际离不开有效的非言语行为,对于英语教师来说,课堂上恰当及丰富的非言语行为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1 非言语行为在英语课堂上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作为交际活动的一种,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同样重要。师生对于非言语行为的运用是建立和维护一个友好的教学环境的基本和重要因素。 如果运用错误或者不当会引来麻烦,导致师生互相不再信任。然而,大家普遍认为,言语手段才是教学中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手段,忽视了非言语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即使有些教师在用,也只是身体在无意识状态下的行为而已,并非有意识所为。中国的大学英语教学走过了漫漫长路,但是现状仍然不尽人意。尽管已经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金钱和时间,但是效果不言自明。既然非言语资源如此丰富,非言语行为作用重大,如果能在教学中充分、科学地加以利用,将会对教学有所帮助。
        2非言语行为的界定及范围
        在多媒体环境下,有效结合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让非言语行为促进多媒体的使用效率, 提升教学成效,是值得重点关注的话题。所谓教师非言语行为就是指教师在一次授课过程中,为提高教学效果,使用的除语言之外的肢体行为和眼神交流等,以满足学生学习的交流活动。教师的非言语行为涵盖面比较广,主要包括:手势行为,通过手势的灵活运用和变化,表达各种教学环境下的内心感受,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面部表情表达,老师可以通过有意学习如何自然表达喜悦和开心的表情,以将积极、正面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身体语言,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站立姿态;空间非言语行为,比如教师要时不时走下讲台,走进学生,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第二语言行为,是指辅助与语言行为的语音语调,尤其是英语教师,语音语调应传达目标语的韵律和节奏,时常起伏变化,帮助学生体会其语言魅力,促进融合性动机的形成。
        3多媒体视角下非言语行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1体态语
        3.1.1姿态
        教师的姿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态度和表现。 如,“直立”、“靠近”、“远离”等。研究已经证明习惯于身体前倾的教师,更能接受学生,更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更加喜欢学生。这说明谈话时身体前倾,可以让学生觉得教师友好、热情、感兴趣、易接近,进而演化成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另外,有些教师也喜欢双手叉腰或者双手插兜。 这样会给学生慵懒、不易接近、甚至威胁的感觉,在教室里应尽量少用。有些教师喜欢在教室里走来走去,像巡逻一样,这尤其适合大班教学,然而利弊参半。 好的一面是,这样做,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及时全面掌握学生的情况,以便适时调整。不好之处在于,可能会影响学生专注学习,诱发反感情绪。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头部运动参与课堂教学。 点头、摇头无需多说。

不论是“头前倾”、“头前抬”,还是“头侧偏”,都是暗示学生“我对你说的感兴趣”等意思。 如此学生自然会备受鼓舞,信心大增。
        3.1.2.眼神交流
        眼神是人的灵魂,很多语言有时候一个眼神就能够表达。语言类课程的教学更加重视眼神的配合,及时、有效的眼神交流,能够让整个英语课程事半功倍。多媒体的应用使得原本很多需要板书和说明的知识点,可以在屏幕上直接进行展示,教师可以利用板书所节省的时间,走到学生中去,关注到需要鼓励的学生,只需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可能会让他们会对学习更加有兴趣,有信心,有激情。英语老师应当有意识的让眼神交流贯穿于整个多媒体教学过程中。
        3.1.3 表情
        表情在课堂上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试想一下,哪个学生会喜欢一个面无表情的老师呢?面带微笑的老师才能给学生带来鼓励和动力。微笑和皱眉是课堂上两种最重要的面部表情。除此之外,教师惊讶、感兴趣时会睁大眼睛,迷惑、有疑问时会紧缩眉头等。
        3.2第二语言
        所谓第二语言,就是副语言,就是指英语课程教学中的非语言音质,也就是英语老师的语速和语调的快慢,声音的大小和起伏,这对于知识点的强调和引起学生注意力起至关重要作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英语教师不但可以通过这些特征性表达对教学内容进行强调,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行为相关的教育,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表现得并不好,甚至达到了影响教学的情况,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停顿等形式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提醒、警告作用,督促学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同时使学生完成个人的学习任务。
        4多媒体视角下英语教师提升非语言行为的建议
        4.1进行适当的静态无声和有声交流
        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距离构成了主要的静态无声交流;教师讲话时的音量、音调、重音等因素构成了教师与学生之间主要的有声非言语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音量语调等的变化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有意识的调控,适当地调整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控制音量语调等变化,使得课堂教学张驰有度、富有节奏。
        4.2英语教师要随时对自己课堂非言语行为的使用进行教学反思
        可以通过课堂录像、教师互相听课及提建议,学生反馈等方式提高自身非言语行为的使用效果。作为外语教师,要通过文化信息的介绍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中非言语行为差异的敏感性。
        结语
        通过对课堂上教师经常运用的非言语行为的详细论述和说明,我们可以从中得出结论,课堂上教师适时适度地运用非言语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积极性等将会产生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和作用。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中,我们也会进一步加强大学英语教师的非言语行为的各种规范。
        参考文献
        [1]梦飞.多媒体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9(24):230-231.
        [2]石董彪.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J]. 课程教育研究,2019(34):182.
        [3]李永芳.大学英语课堂教师非言语行为对教学效果的影响[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8,28(01):70-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