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小玉
重庆大学城第三小学校,重庆401331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卓越课堂的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低年级的教师要求更高,任务更重。
关键词: 低年级;小学数学;卓越课堂;教学
引言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立足于“开放创新”,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的数学卓越课堂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而数学教师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数学的主体,引导并帮助学生进入到学数学的角色中去。借此让学生感悟数学的美与力量,体会数学精神和文化,突出个性化教学。
怎样才能让低年级孩子走进卓越课堂呢?在教学中重点注意了以下四点:
1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走向卓越的先决条件
低年级孩子刚进一年级学习,什么都不会,所有的习惯都得从头教,从头学。教师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明白教学中究竟要教会孩子什么。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的数学学习习惯比较多,主要有:
1.1课前准备的习惯
教会孩子课前要自觉准备好学习用具:课本、学具、文具、作业本、习字本,这些学习用具在课桌上怎样摆放?一般情况下让学生把课本、作业本、习字本叠成一摞,摆在课桌的左上角,用时拿取方便,文具和学具摆在课桌正前方,课前还要调整好上课学习的状态。
1.2勇于举手发言的习惯
举手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很常见的行为,目的是希望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也是老师进行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之一,提醒孩子注意,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调动上课的积极性。手怎样举看起课堂整齐有序?通常让学生把右手手肘轻轻放桌上,不用发出声音,叫到的学生起立时不能让桌凳发出响声,整个教室看起来非常整齐有序。
1.3能用完整的话发表意见
课堂上老师提问后,发言是学生发表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汇报交流的成果,通常有单独发言和集体发言两种形式,同学们在集体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不必高声回答,只要能说给自己听到即可,但必须简洁明了。对于学生的单独发言要求流畅连贯完整,说话有头有尾,语速不快不慢,语调抑扬顿挫,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有力。发言时还要注意语气和礼貌,用上必要的礼貌用语,发言结束要说“我的汇报完毕”“你们同意我的意见吗?”等。
1.4集中精力倾听的习惯
注意力集中就是全身心的投入,是对外部事物的有效的关注,是一种良好的感知状态,注视者两眼炯炯有神,精神抖擞。学生应当注视着老师的眼睛和动作,当老师在黑板上写字的时候,学生应该看着黑板,当某同学在发言或汇报的时候,其他同学应当仔细听。课堂上发呆、走神、心不在焉、东张西望、左顾右盼等,不能经受一点点干扰,身边稍有动静便思想分散。数学课与数字、概念、法则、公式、性质、定理紧密相连,有的是计算和推理,规则性比较强。
1.5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每次课堂上学完新知就要布置相应的课堂练习,学生就要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自己选做的作业,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正,不懂要询问老师或者同学。
2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标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作出了科学而具体的规定。
2.1教学目标的定位要难易适中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的安排一节课的授课信息量。
2.2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充分考虑三维目标的统一
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2.3要通过最佳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学过程
一是教的优化,教师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学生心理特征、学校具体条件,充分发挥学生主导作用。对教材中基本概念和基本法则,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坚持训练学生独立地依靠已有知识去学懂知识,突出教学内容中核心的基本概念,达到以纲代目,以简驭繁。二是学的优化,教学方法既包括教师的教法,也包括学生的学法,是教与学的统一。
陶行知先生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欲望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念和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情感因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强大作用,由此,情境的创设是构建小学数学卓越课堂的首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比赛、操作、讲故事、谜语、生活经念、实践、动画、设疑等有效的方法,把学生引入特定的探究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营造氛围。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我让孩子们猜谜语:“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孩子们个个把手高高举起,争着回答,学习气氛一下子调动起来了。
4营造氛围,点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火花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因此,课堂学习气氛的营造是构建小学数学卓越课堂的中心环节。
4.1主动建构认知结构,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教师在学生自主探究新知、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这一中心环节中,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特征,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同时留足思维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等方法,自主解决问题,主动建构认知结构,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如在教学“角”时,为了使学生获得角的正确概念,我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物品隐藏的角,建立表象,再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角,使学生很容易的建立起角的概念。
4.2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个学生
对学生保持宽容与理解,给予鼓励与引导,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多一些称赞与鼓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缩短教师与学生情感距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因素,用不同层次的问题或教学手段,引导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这一教学过程是通过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积累经念、感悟思想的过程。如教学长方形周长计算时,全面放手,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人人都有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反省的机会,全班交流时,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说说自己对课本上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在整个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相互启发,使学生对课本学习产生深层次的反思与感悟,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从而大大地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4.3教师要以平等,尊重的态度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启发学生共同探索,与学生一起感受成功和挫折,分享发现和成果,同时,教师要给学生提问的环境与机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帮助、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倡导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形成热烈的课堂氛围。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权威——服从”关系变成“指导——参与”的关系。
5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时,应该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然后将这些数学问题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合理利用,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从生活汇总中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引进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教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并不断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经过本人多年教学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才不会是一句空话,才会落到实处,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方共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无论课程改革到哪一步,数学卓越课堂是教师所共同追求的。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完美数学卓越课堂。
参考文献:
[1]赵燕花.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取向——兼论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J]. 教育现代化,2019,6(33):214-216.
[2]吴金莲.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6):175.
[3] 蔡宁.立足趣味,激活课堂——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课堂导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09):162.
[4] 傅仲灿.趣味课堂教学模式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9(08):80-81.
[5]赵燕花.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取向——兼论小学数学课堂深度教学[J]. 教育现代化,2019,6(33):214-216.
[6]周淑萍.优化课程资源,打造高效课堂——从《可爱的祖国》一课谈品德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新课程(小学),2014(3):179.
[7]吕园园.课堂因质疑、争辩而生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例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203.
[8]袁世超.新理念新方法新课堂——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