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铁岭小学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在与同学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能够将自己的知识进行巩固,或者查漏补缺,保证自己对数学知识得到全面的认识,促进了学生的高效学习,培养了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小组合作;小学数学;探究
引言
探究式课堂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并且能够根据某一个问题产生疑问,开展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的主导地位。在以小组合作为前提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可以让学生和学生之间充分进行交流。探究式教学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和教学理念。因此,这也要求我们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要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线索,把教学中的每一项措施实际落实到探索的方向上。老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思考进而能够深入探索和发掘问题,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一、小组合作构建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意义
小组合作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能够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探究数学知识的奥秘。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且学生的年龄尚小,所以引入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促进学生的沟通能力的发展,为小学数学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二、小组合作构建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策略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促进探究课堂的进展
情景式教学法对于探究式课堂的开展和应用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贴近课本、有趣活泼的课堂环境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调查研究发现,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对于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开展小学数学探究课堂的实践教学当中,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营造情景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和学生一起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节内容时,老师可以小组为单位,为学生准备好剪纸和剪刀等素材,然后老师提出轴对称的问题,比如“轴对称的图形需要满足那些要求呢?”让学生思考。老师还可以让学生用现有的素材将生活中轴对称图形剪裁下来,然后以小组形式为同学们展现出来。这样一来,老师在课堂中应用剪纸的方法来讲授轴对称图形,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贴合生活,方便学生理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促进探究式课堂的开展。
(二)、领会和贯彻新课改的理念,激发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程理论为实践中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和角色提供了新的见解:教师必须充分依靠学生的能力,学生自身是最有用的学习资源,教师是学习过程中最直接的组织者,并根据学习活动的系统规划规划规划学习过程和过程。关注学习过程中自我组织能力的构建和形成,激励和激励教师提高学习活动的自我组织能力,而不是以教师超越学生的传统形象和新的创新学习方式,从而使教师摆脱传统套件的作用。当我教授数学“简单问题的剩余解决方案”时,我为学生们奠定了熟悉的春天基础,接下来是一个例子:“22名学生乘船,每艘船最多4人。“你至少要租多少艘船?“让学生们在小组中交换解决方案之前,通过分别绘制、计数和打印来解决问题。传统课堂上,有些学生即使能完成课题,也缺乏在课堂上自我表达的自信。与群体合作不同,学生们只要知道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就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更大的自信。
(三)、巧设问题,激发自学意识
著名教育学家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处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探究者、发现者。”小学生正处于对事物都有强烈好奇心的成长时期,因此他们都有着强烈的探索心理。老师在教学时,就不妨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心理,根据教学内容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意识。例如,四年级教材中有《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内容,这样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抽象的,他们想象不到一公顷会有多大的面积。因此,老师可以把课堂挪到操场,在正式开讲前对学生提问,大家知道一公顷有多大吗?这时学生就会对公顷产生好奇,老师再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组织大家去丈量一平方米、十平方米、一百平方米的大小,最后再引出一公顷的换算方式,这样学生就会大致对一公顷的面积有个直观认识。老师通过问题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激励学生不断在问题中探索,在探索中学习。
(四)、引导学生合作突破重难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先将重点与难点确定好,在课堂中要围绕重点难点进行教学。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同样要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上。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突破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过程中,这节知识中的重难点主要是能够使学生区分直角、锐角以及钝角。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制作活动的角,然后利用自己小组制作出来的活动角来展示直角、锐角以及钝角。学生也可以利用多个活动角展开角变形。例如,两个直角可以变化为一个平角,而两个锐角又能够变成钝角。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学生都能够将手中的活动角灵活地展示不同的角。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遇到一些问题,也可以及时得到小组成员的帮助。因此,每个学生都能够很好地掌握不同类型的角。
(五)、健全评价机制,激发学习信心
在教学过程中,评价机制对于整个探究课堂的构建也是十分重要的。老师可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从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全方位激发学生的潜力。
结语
在小学教育中,团体间的合作起着关键作用,因为它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从而促进了课堂的目标。此外,在整个数学知识应用过程中的合作具有独特的优势,使学生对数学有更好的了解。在以后作为教师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探索小学数学课堂群学习的新途径和思路,给全体学生在小学共同学习的框架内共同合作的乐趣。
参考文献:
[1]李建梅.论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性[J].才智,2019,(29):55.
[2]谢茂龙.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研究[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年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期座谈会资料汇编(下).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365-367.
[3]孔祥宁.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44.
[4]王常业.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73-74.
[5]阿洛马利.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之我见[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8:8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