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芙蓉
河南省开封市祥符区朱仙镇中心,河南 开封 475131
摘 要:数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尽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了解生活,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在今天的生活中,数学已经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新课程标准中,数学与人的发展、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数学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是数学与生活的结合,从而达到数学教育的目的。本文对小学的数学教学生活化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中小学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环境和传统的课堂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的变化是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在课堂改革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教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教师学生的自觉学习阶段放在第一,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了数学的教育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学生从小学习数学的思维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的移动。小学的数学是有计算和概念的科学学科。这些知识很无聊,对于小学生来说更难以学习。因此,生活化教学法适用于数学教学。它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提高了教学兴趣,显著提高了教学效果。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经历比较少,思维通常比较简单和片面,如果以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为出发点,进行数学知识的整合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更方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让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新课程标准提出“要能用生活经验来解释相关的数字信息,并能开始用数字来描述一些简单的现象”,并将生活的基本尺度与数学教学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另外,小学生正处于思维和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生活化教学的应用,可以将学生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和现象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建立思维方式,拓展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应用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一)以生活中的实物为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数学知识论主要是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客观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可以说,生活充满了数学。因此,人们通过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理论知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使教师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实物展示辅助教学数学理论知识生动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教学案例:在““克、千克、吨””教学过程中,笔者使用电子秤和表盘秤对苹果、西瓜、肥皂、卷心菜、铅笔、橡皮擦等物品进行称重。
在数学上,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如一个苹果的重量是150克,一个西瓜的重量是6千克,促进学生良好数学思维意识的形成。
(二)用简单的生活化元素代替复杂的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材中知识点多,抽象程度高,对学生学习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一些简单的元素来代替这些复杂的数学知识,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具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例如,在学习《时、分、秒》一章的内容时,三者之间的转换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和学习的,所以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其他一些因素来代替。老师可以把糖比小时,花比分,草比秒,然后把60朵花换成糖,把60草换成花,再交换学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时、分、秒的换算。?
(三)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况的设计
小学生对世界秉承着好奇的心态,如何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数学学习是教师重要的任务之一。对刚刚接触系统的数学知识的小学生来说,数学上的强悍逻辑知识无疑是枯燥无味的。因此,教师们有必要对数学教学进行生活化改革,在数学教学中引进更多的生活化因素,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利用成熟的多媒体教育手段,学生可以多分享有关数学的生活实例,与学生互动更多,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举个例子,学生在超市购物的时候,常用数学运算知识。老师们在教室里可以玩网络购物游戏,学生们用小玩具计算顾客购商品的费用。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使用乘法运算。当顾客以同样的价格获得多种产品时,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计算折扣商品的价格。为了实现好小学数学教育的目标,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创造数学教学情况,引导学生们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习题,以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将创造很多与课程知识相关的生活场景,引进学生们需要掌握的数学课程知识,刺激学生们的兴趣,获得更好的数学教学效益。
(四)用数学思维观察生活
观察能力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会要求学生观察,而只观察课本内的内容,忽视课本外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让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观察数学,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认识图形》时,教师可以在家里和上学路上观察物体的形状,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介绍所看到的物体及其形状,然后引导学生走进教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知识来源以生活,并且服务生活。新课标背景需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强化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本文基于新课标背景,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模式展开研究,提出了以生活中的实物为教学工具,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用简单的生活化元素代替复杂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数学教学情况的设计;用数学思维观察生活等策略,使数学理论知识的改革与生活的兴趣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胡萍.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误区及对策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3):69-70.
[2] 汪其科.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存在的误区及优化策略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07):39-40.
[3] 田桂军.浅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现代交际,2016(19):186.
[4] 周录利.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才智,2015(2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