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玲玲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向坝乡中心小学,湖北 十堰 442332
摘要:估算作为“数与代数”的新增内容,是指在计算过程中对运算结果的数值进行合理猜测,在限定数值中进行估算,从而降低计算难度,由此证明估算结果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往往为了追求计算的精确性而增加教学的时间成本,占用了大量教学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估算是针对精准计算的一种检验方法,教师需要引起重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估算能力,加强对估算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优化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尤其是数学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良好的估算能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分析、判断数学问题,高效地解答题目,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数字有更直观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师对估算的认识不全面
小学数学估算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占据重要的指导地位,对学生学好估算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对估算的认识不全面,也会影响学生的估算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对估算认识不足。估算是一种粗略的估计,但一些教师为了便于开展教学,往往会给出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与估算学习价值存在实质性区别。其次,教师没有全面了解估算的实际教学策略。估算涉及重新表述、转换和补偿三个方面,在目前教学中,教师较为重视估算的学习价值,但仍停留在前两个层面。
(二)估算教学内容超出学生能力范围
在教师的教学案例中有很多超出学生思维能力范围的估算内容,学生学习时如果感到特别困难,将对估算产生厌倦心理。例如,在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估算”时,一些教师要求学生先对其进行估算,如估算5×534×6的结果对学生而言难度过高,超出了其思维能力范围。
(三)学生估算的意识存在缺位
有的学生在学习估算的过程中已经习惯了进行精确计算,且没有比较精算与估算结果的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对估算意识不明确。例如,教材中有这样的要求:先估算每题的得数是多少,再列竖式计算,如5×534×6。大部分学生会先列竖式计算出得数后,再随便写一个与得数接近的数。在学生看来,估算就是在计算后写一个接近的数字,这就导致估算失去意义。长此以往,在遇到没有明确要求估算的题时,学生就不会想到用估算来解决问题。
二、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贴近生活,强化估算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处处离不开数学。学生若要确保生活的条理性,就需要应用估算能力。
如课本中有一道常见题型:如果你有50元钱,你可以买哪些物品?如果你有100元钱,足够买10本笔记本吗?这些题目涉及计算,但学生可以通过估算知道大概结果。教师要明确,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不是某一节课的目标,而应将估算教学融入日常的数学教学中,灵活运用生活材料作为教学案例,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将估算方法根植于学生心中,使学生做事情有计划、有目标。
(二)谈话导入,渗透意识
教师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估算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不同,其不仅要求教师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还要求教学具有现实意义。所以教师应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估算学习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绕开”具体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来推测结果,体会估算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小数乘法”时,教材要求学生运用估算解决问题。基于此,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情境:小明要购买学习用品,每个科目的作业本至少需要2本,还要购买笔、铅笔、圆珠笔,其中作业本的单价是2.8元,笔的价格需要小明到文具店询问售货员。小明妈妈给了他50元,这些钱能够买全他需要的学习用品吗?如果学生回答得很充分,教师就要继续提问学生:大概会花多少钱?是怎么计算的?让学生分享计算心得。教师应引导学生尽可能运用估算的手法进行推理,估计大概结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习惯估算,检验计算
教师应强化学生对估算的使用。学生只有多运用估算,才能形成良好的估算思维能力,才能感受估算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学生要习惯用估算来检验计算结果,这要求学生在学习估算时注意理解题意,有意识地掌握估算的技巧,领会估算的策略。例如,在计算25×11=?时,一些学生能想到把11看作10,先计算25×10=250,再判断25×11的积肯定大于250,如果自己的答案是210便是错误的,需要重新认真计算。所以,估算既是检验计算结果的有效方法,又是初步计算的过程,尤其是在解答一些选择题时,运用估算可以使学生快速选择答案。
(四)逻辑推理,拓展思路
教师应深入挖掘估算教材,在实际生活中捜集相关素材,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相关理念。在传统教学中,数学题的答案必须是精准的,这体现了数学治学严谨的特点,但在生活中很多数据不够精确的情况下,教师应引导学生灵活、合理地运用估算手法。例如,有这样一道题目:一条马路正在施工,一台旧式挖掘机作业需要挖6个小时,新式挖掘机要挖4个小时,如果两台机器共同合作大概要多长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推理,如果两台机器共同合作速度将会提高,结果必然少于4小时,如果按两台旧式挖掘机的工作效率计算,需要用时3小时,如果按两台新式挖掘机计算,需要用时2小时,所以共同合作大概用时2.5小时。在解答应用题时,教师还应让学生注重一些估算的常用词语,如大约、接近值、近似等。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估算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使学生能熟练使用估算,并通过估算来检验笔算结果。教师应通过估算教学,让学生掌握估算技能,从而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充分体现小学估算教学的核心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开东.探析小学数学中估算教学的意义[J].中华少年,2019(11):151.
[2]彭青海.估算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作用[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9(35):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