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彬
甘肃省张掖市第六中学,甘肃 张掖 734026
摘要:现阶段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多媒体、远程控制、遥感技术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技术则是计算机、网络通信以及多媒体技术,其能够有效弥补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弊端,达到优化教学方式的目的。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拉近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阅读教学的真正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
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是一种与时俱进且利于开拓创新的教学手段,并针对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进行研究,旨在借助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信息技术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图像信息,使之变得生动形象,相较于传统教学具有更好的教学功效。由此可知,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现代教学具有重大意义,符合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良好的阅读能力的需求。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充分融合,需要深入研究。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误区
语文阅读的学习需要学生拥有较多的知识储备,而知识的系统化储备源于学生大量的阅读积累。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阅读教学的手段,使得课堂教学形式多元化,受到大部分学生的喜爱。但现阶段教师在应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弊端。阅读教学课堂中的主体是初中学生,而学习的主要媒介则是文本。学生需要通过文本阅读,从中体会、思考、理解文本的主要内容和深刻内涵,感受文本的艺术特色以及作者的创作技巧。然而,现阶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仅仅通过图像、视频的方式为学生呈现文本中的情节、人物形象、作品意境等,忽略了对学生语言文字层面的培养与训练,偏离了语文教学的目的以及新课程教学的初衷。通常情况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想象力、文学素养等重塑文本,赋予文本丰富的内涵。而运用信息技术教学,其主要特点是直观性,即通过图片、视频等将文本内容直接向学生呈现,由此导致学生难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无法对文本进行重新创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降低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对阅读的体验感。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
基于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能力、爱好兴趣等方面不同,以及文章文体、创作背景、风格形式的差异性,学生对待同一文章所表现的兴趣不尽相同。对此,利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创设其感兴趣的新鲜画面,配以教师生动形象的解说,成功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将好奇心转化为进一步学习并探索的兴趣。在实际教学中,如对《沁园春·雪》的教学,可以在课前为学生播放一段影视资料,使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则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产生学习的兴趣,也可以通过模拟外界环境创设情境。在实际教学中,当教师发现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时,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找到相关视频,刺激学生感官,调动其积极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方法
虽然初中生经过小学语文课程的学习,已具备了相应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但仅凭其自身的理解仍无法独自完成较高难度的文本,并且对文本蕴含的情感以及深刻内涵的掌握也有难度。小组合作学习法作为富有创意性的教学形式,在教学中广泛应用,能有效提升课堂质量。将信息技术融入小组合作学习中,可在保障其应用效用的基础上进行升华,提升学生学习语文阅读的效率。对此,需要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状态,将学习能力相同或相近的学生划分为同一小组,并保证每个小组中有1-2名阅读能力较强以及对文本理解能力较好的学生。教师充分做好课前教学准备,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安排阅读活动以及教学任务,发挥引导者的职能,在小组合作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精神,以加强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与理解。
以《范进中举》教学为例。教师借助多媒体软件,以幻灯片形式为学生播放范进中举的连环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随后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详细阅读文章,播放有关范进中举的影视资料以及清代科举制度的介绍,安排小组展开讨论,使学生分析并深刻理解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社会地位以及经济情况,并分析各个人物形象,重点讨论范进中举后发疯的原因,使学生通过感受范进癫狂的形象,体会到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三)运用信息技术整合阅读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可有效拓展语文阅读的局限性,帮助教师把握信息时代的特征,在保障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品位。信息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将其与语文教学结合,可有效整合教学资源。计算机技术的整合可视为非线性整合,具有系统化以及动态化的特点。不仅能够快速提取并展现出阅读教学中文本的内容、背景以及重点,大大降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板书以及讲解所花费的时间,而且易于学生直观且深入理解课堂教学内容。与此同时。教师可将教学资料整合,通过计算机打包发送给学生,便于学生课下复习。
(四)运用信息技术丰富阅读视野
传统的阅读课堂仅仅局限在书本上,学生的阅读知识面较窄,这无法让学生喜欢上阅读。然而,信息技术的运用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学生能阅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同时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他们所喜欢的阅读话题。当学生对阅读话题感兴趣了,自然他们的阅读效率会得到提高。同时,学生能深入到阅读中,挖掘作者的写作意图,从思想上与作者实现共鸣。在学生反复阅读各种各样的主题文章时,也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结语
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机结合,符合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新的课程实验标准改革形势。随着信息技术在语文阅读课堂实验教学中的广泛运用,不断有创新型应用方法被提出,不仅提高了我国初中语文教学的现代化水平,也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在语文阅读课堂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林浩.微课在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9.
[2]殷静婷.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