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21期   作者:颜立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也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
        颜立
        济宁市实验初中  272000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也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式之一,它可能在很大程度上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教师也要更加注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将合作学习变成一种形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地引导学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为他们之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人们也逐渐的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综合能力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积极的实践,总结相关的经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现状
        (一)教师没有合理的划分小组
        在当前的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并没有发挥其优势。在小组中的合作也变成了优秀学生展示的场所,这些优秀学生的想法也会一直影响着其他学生的想法,从而让小组合作失去了意义。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这样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也会让教学活动无法进行下去。
        (二)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很多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活动之前,没有告诉学生一个清晰的合作目标。因为初中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差,再加上他们没有掌握合作的技巧,就很容易在合作中无法根据教学的重点进行相应的讨论。小组内的讨论往往是随意的状态,甚至讨论到最后也没有得到一个结果。这样的小组合作从表面来看是热闹的,但实际上学生却没有什么收获,还会有一些学生在其中浑水摸鱼,无法实现教学的有效性的提高。
        (三)没有设置合理的讨论问题
        很多教师在进行小组讨论问题设计的时候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经常会将一些没有意义的问题展示出来让学生去讨论。这种没有意义问题不仅会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也无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合作意识淡薄。这样时间一长,不仅学生的思维会陷入僵化,教学活动也很难以进行下去。
        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具体方法
        (一)运用科学的方法划分学习小组
        数学教师在划分合作小组的时候,首先要关注其合理性。一个小组中的人数不能太多,一般是4到6个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能力高低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合理的搭配,并且选出小组长。如果小组的人数太多就会让一些学生失去展示自己的机会,而人数太少了就会影响学生讨论的效果。所以教师在划分小组的时候应该坚持“组内异质,组外同质”的原则,从而确保每个小组的实力、风格等方面相差不大。教师还应该定期地调整小组成员的构成,从而让学生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合作,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密度。通过这样的小组划分,不仅能够让学生之间更好地进行合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获得成长。这样的方式还能够让学生拥有展示自己的舞台,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二)科学设置教学内容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验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其主要内容就是借助一些数学实验,设置探究性的问题来组织合作学习活动。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能够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只是靠一位学生是很难完成的,学生也很容易放弃,但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每位小组成员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鼓励,从而一起克服相应的问题。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竞争。探究性问题的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教材之外的知识,也能够巩固之前学习的数学知识,从而掌握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
        (三)选择合适的时机组织合作活动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最合适的时机来组织小组合作活动,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是选择重难点问题组织合作学习。教学的重难点往往是学生很难理解的地方,在这个时候进行小组合作,往往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其次要选择容易迷惑的内容组织合作。当学生对一个知识点似懂非懂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往往能够让学生在相互讨论、沟通、辩论中明白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最后要选择拓展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拓展知识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如果这个时候组织合作学习活动,往往能够很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他们个性的发展。
        (四)教师要有科学的定位
        合作学习虽然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但是教师也不能忽略自己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在组织合作学习活动的时候,教师不能躲到一边,而是要平等的和学生进行交流,成为学生的朋友,在和学生讨论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对于一些带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问题,教师不仅要根据这些反馈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向,也要在学生讨论之后及时地总结,解决学生的疑惑。
        (五)教师要有效地进行评价
        在学生合作学习之后,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有效的评价反馈,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评价方法时候,教师不能孤立地评价某个人的竞争,而是要突出大家一起合作完成了某项任务的思想。评价的对象和内容可以是多个方面的,不只是局限于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价的内容也可以是让学生自我评价、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等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合作学习活动开展的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通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不仅能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江昭林.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探究[J].中等教育,2017(10) .
        [2]李贵山.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探究[J].中等教育,2018(2) .
        [3]韦祥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中等教育,2013(7) .
        [4]孔庆雷.初中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中等教育,20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