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红
济南职业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摘要:本文探索了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数字画像的重要意义、基本要素以及实施路径等,给出了专业数字画像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专业数字画像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数字画象;精准教学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为特点的教育信息化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模式。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全面推行,通过大数据应用,使收集学生基础信息、生活习惯、消费行为、学习行为等主要信息的数据成为可能,基于学校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综合各维度情况可以迅速地建立全校学生个人行为画像和综合画像。
但是多数学校仅是通过校园卡获取的数据记录学生的生活状况,如去餐厅次数、打水、去图书馆等,分析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为学生画像。在专业方面,很多职业院校的教师建立了针对专业的质量评测体系,但并没有精准聚焦到学生个体,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个性化教学需求。
智慧校园的建成,将师生、设备环境、资源以及社会因素,通过“互联网+”整合成一种独特的校园系统,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信息的相关性为核心,通过多平台的信息传递提供及时的双向交流平台,形成智能学校,智慧教育正在逐步走向人们的生活。2018年9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人民日报》撰文,吹响了“课堂革命”的号角。陈部长指出,始终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受教育者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对每个学生的数字画像成为可能,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需要每个学生实时动态的专业学习数字画像。
一、数字画像的重要意义
1.数字画像有力支撑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教育理念
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差异性、层次性、变化性等特点,教师仅仅通过与学生的直接接触难以准确、全面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传统的学情分析凭教师经验主观模糊的判断,预设的教与学活动无法较好地满足智慧教育境域中教学需求。作为真实学生的虚拟代表,学生画像可以使教学活动更加聚焦,让教师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剖析其核心诉求,找准教学的立足点和发力方向。通过学生画像,教师可以走出自以为是的误区,避免教师想当然地认为自己了解学生、熟悉学生,主观地认为学生的需求、喜好、期望同自己的想法是一致的。
2.数字画像有效开展真正的个性化教学
通过利用大数据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学生数字画像,让学生和教师认识到每个真实的“自我”,同时通过学习行为、教学行为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为每个真实的“自我”推送最合适的学习资源与学习路径。从教学准确度方面保证智慧学习对知识与技能的百分百教学,也是补救学习者学习能力不足的有效策略,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
学生数字画像还可以精准地现场评价学习效能,即时调整教学设计,提高课程教育品质。最终实现智慧教育。
3.数字画像有助实施精准推送的教学策略
本项目拟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中选取对应的职业岗位方向,与企业合作,在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核心技能中抽取关键点,对学生的学习信息进行多样性和多维性采集,样本数据尽可能精准到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课时、每一个学生,实施数字画像,为教学设计提供精准的学情信息,为每位学生反馈个人学习分析。
4.数字画像有机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在为学生画像的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大数据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并且有机会看到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习惯、教学风格和教学成长变化,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特点和问题,挖掘教师个性和智慧,实现科学理性的教学能力提升。
二、数字画像的基本要素
1.构建学生数字画像标签
学生数字画像是针对明确的职业岗位要求,采集学生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各种样本数据,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等进行数字化描述。
学生数字画像根据学生的基础信息、学习习惯、学习偏好、学习行为和学习期待等方面的数据信息而构建出标签化学生模型。
图1 平面设计师岗位学生画像模型
2.数字画像组成要素与标准数字画像
(1)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有代表性的职业岗位所必须的核心知识与核心技能;
(2)支撑岗位能力的关键课程;
(3)关键课程中的数据采集点。
依据职业岗位要求,确定数字画像各项要素的标准值,绘制学生标准数字画像。
3.数字画像数据采集策略与采集规范
(1)如何保证数字画像一致性;
(2)如何保证评价体系客观性;
(3)如何保证数据采集高效性。
三、数据画像的关键问题
1.确定面向职业岗位的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的关键数据采集点。
专业核心课程中的重要知识点、技能点,教学过程中创意能力与创新方法和职业素养的培养,是数字画像的重要组成要素,直接决定数字画像是否可用。
2.制定数据采集规范,为客观绘制数字画像打下基础。
数字画像组成要素具有数据量大、数据分散、不稳定、个体差别大等特点,为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一致性,必须制定完善的数据采集规范。
3.依据学生数字画像,生成学情分析报告。
通过学生数字画像与标准画像比对,分析差异性、因果性、相关性,生成分析报告。
四、实施数字画像的有效路径
1.确实关键节点
针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选取一个职业岗位,与企业专家密切合作,分析该岗位的核心知识、核心技能、必备素质,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标准要求,与课程专家深入讨论,确定本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的关键节点。
2.划分标准档次
以各门课程标准为依据,按照教学要求,分为基本、良好、优秀三个档次,绘制标准学生数字画像。
3.形成学生数字画像
以关键知识点为基本数据采集点,形成学生数字画像。在数据采集中,给予教师一定的自由度,允许数据冗余。对于同一课程不同授课教师,允许在一定框架内自由发挥。建立三级知识点数据采集机制,即一级知识点为基本知识点,必须采集学生的学习情况,二级知识点为建议知识点,三级知识点为教师自选知识点。
4.反馈比对
用学生数字画像与标准数字画像各项指标进行比对,生成反馈报告,分别推送给老师和学生,对教与学进行指导。
5.调整完善
进一步分析数字画像,及时调整关键指标,各项要素,调整标准画像,使标准画像更为科学、合理。
6.拓展应用
将一个岗位的成功经验运用于下一个岗位,逐步覆盖专业群的各个岗位。
图2 平面设计师岗位数字画像开发流程 图3 UI设计师岗位数字画像开发流程
五、数字画像实施中的注意事项
1.建立统一的学生评价体系,保证数字画像一致性。
在采集学生的学习情况时,尽可能采集客观数据。对于难以客观评价的采集点,各项评价指标明晰,教师易于评价。
2.尽可能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前提下,采集数据。
如在师生意识不到的情况下,采用智能手段实时记录学生听讲、提问、研讨、测试、自主学习等教与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与表现,避免师生亲自记录对教与学过程的干扰和中断,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度。
3.大数据环境下,教师与学生的隐私保护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教学大数据的创造者,在对教育教学大数据进行收集、处理、使用、共享的过程中,必须依靠明确、规范、科学、人性化的基本规则赢得教师和学生的理解与支持,努力保护广大师生的个人隐私,捍卫他们的合法权益,确保在不泄露个人隐私的情况下收集、处理、使用和共享教育教学大数据。
图4 学情数据分析平台界面设计一
图5 学情数据分析平台界面设计二
以职业岗位知识点、技能点、素质点为要素的高职艺设计类学生数字画像,在确定标准画像的基础,实时采集学生学习数据,形成学生专业学习数字画像,相互比对,自动生成学情分析报告,反馈给教师和学生,实现精准教学策略,建立符合绘制数字画像要求的数据采集规范,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积累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专业基础数据。从而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董潇潇 胡延 陈彦萍 基于校园数据的大学生行为画像研究与分析[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8.6
[2]祝智庭 彭红超 信息技市支持的高效知识教学:激发精准教学响活力[J].中国电化教育2016.6
作者简介:王秀红(1968.10.2—),女,辽宁辽阳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教育教学。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9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