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晶
唐山市第一中学 063000
摘要:指导高中生的作文写作,一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针对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从提高学生在言之有物和言之有理两个方面的能力提出一点看法。提倡学生关注时事、关注时代,多读书、多背诵、多写作,通过这些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高考的作文能力是学生在十二年的语文学习中培养出来的,高一新生在之前的九年学习中对议论文的写作接触的并不多,所以在上高中以后,有些学生的议论文还是按照记叙文的写法,语言空洞老套,上纲上线,说理性不强,全文布局不明确。如果我们没有及时纠正,长此以往,就会导致学生没有写作文的热情,自己平时不会在作文上多加练习,作文何谈提高。就算为了考试不得不写,大脑一片空白,没有素材,又不会表达。所以很多文章写出来是假大空,达不到高中生的写作要求。针对这些现象,高一教师对学生的议论文指导,改变学生固有的作文思维就变得尤为重要。
议论文的写作既要言之有物,也要言之有理,物是理的基础,理是物的升华。我们通过感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来体会生活的道理。然后再用这些道理来指导自己的人生。我们写文章的目的是当我们对生活有所感悟时,要么写给自己留作纪念,要么写给别人,以期产生共鸣。它可以是自我的情感表达,也可以是作者与世界够通的方式。无论读者是谁,我们都需要组织好语言,把道理讲清楚。
一、如何使议论文言之有物
作文中的物就是我们传达道理的依托。物可以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可以是我们听到或看到的并不熟悉的人和事。物可以有很多,但是我们从学生的作文可以看到,很多学生虽然经历丰富,面对写作文却无话可说。要想在这方面有所提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参与生活。
学生之所以无话可说,是因为他们对生活观察不细致,对生活体悟不深刻。所以,在教授写作前期,应该引导他们用心观察生活,让他们明白很多生活中的平常事都是鲜活的作文素材,校园的一花一木,班级的一点一滴,家庭的生活小事等等,都可以在我们的笔下变得不同凡响。“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换言之,我们的学生并不是阅历不够,而是他的生活没有激发他的思考,而教师就应该引导他们,将习以为常变得生动深刻。不要只做生活的旁观者,学会将生活和语文联系起来,把学生从象牙塔里拉回到现实。让他们不再抱怨生活的单调乏味,唤起他们对待生活的热情。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体会,自己是生活的参与者和创造者,是美的体验者和思考者。
第二,关注社会时事,丰富人生体验。
近年来,高考作文题一改过去的传统说理,变得越来越接地气。很多过去套用的万能作文,在高考的新形势下变得无能为力。现在的高考越来越多的鼓励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代。需要通过独立的思考,理性的分析,让我们的作文更有时代气息,不再老生常谈,纸上谈兵。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从《“热爱劳动”演讲稿》、《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到《携手同一世界,青春共创未来》、《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等等,都在体现着时事对作文的价值。我们可以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写出时事评论,比如根据当下流行的话题,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议论的语言表达出来。可以表达自己对于社会风气、人性善恶、责任价值等主题的看法与思考,从而丰富他们的作文素材,做到言之有物。
作文的务实,还可以从很多方面来提高,平时多翻阅书籍,保证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有针对性的指导我们的写作实践。我们倡导读写一体,通过阅读,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也可以让我们的思想变得深邃,笔下有物,才能言之有理。
二、如何使议论文言之有理
高中生写作文,绝不是模式化的复刻,不是狭隘的、片面的闭门造车,而是基于对真实生活的深刻体悟。作文也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写作的目的在于将自身对生活的体悟应用于生命的成长。当我们激发了学生对环境的观察意识,唤醒了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与思考,另一个问题又急需我们解决,那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将已有的生命体验转化为书面语言,让这种思想起到表达与交流的作用,也就是这里提到的言之有理。
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看,学生们的作文说理性不强,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现象,从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第一,提高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
我们的学生在初中习惯记叙文写作,所以对于议论的语言并不是十分熟悉,这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意和言的有效转化。作文是将情感融入文字当中的,如果学生语言匮乏,词不达意,写的文章往往会失去好的表达效果,造成这一结果的根本在于学生的阅读量不够。有的同学虽然读了很多书,却不能将书中的语言和知识变为自己的写作工具,不能很好的利用书中的语言艺术,这种阅读是无效的。要想真正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仅要多读书,更要多背诵,多积累,让语言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学生可以通过每天读书、看报的方式来完善自己,教师也可以系统地指导学生对相关书籍的阅读。学习语言就如练就一门手艺,积累的越多,技艺自然月精湛。只有丰富阅读,才能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
第二,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立意深刻,避免就事论事,而要就事论理。
我们写文章,是为了以小见大,窥一斑而见全豹。所以,我们对事物的思考不能止于一事一物,缺乏思考。这就要求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必须建立在由表及里的深入思考。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审视,深化作文立意,写出自己对生活,对人性,对世界的感悟。巴金先生从小狗包弟身上思考了文革时期人的命运,鲁迅先生从狂人看到人吃人的社会本质,很多名人大家都是通过对生活、社会的审视,才写出了不朽的篇章。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好的作文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得出普世道理。要想提高这方面的能力,学生可以多读时评文章,从作者选取典型事件,生发深层立意之间找到事件与立意的桥梁,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合理进行推理和生发,在读懂表层意思之后,要进一步理解文章传达的深层信息。阅读其实时评,实际就是在建立联系,或者说模式,从而启发自己的写作。
第三,熟练运用各种表达技巧。
学生的作文说服力不够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学生不熟悉议论文的论证手法。就我们常见的议论文,大部分都是多种论证手法综合运用。教材里选了几篇议论文名篇。如《劝学》运用了比喻论证,《师说》运用了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拿来主义》运用了举例论证、类比论证。从这些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到,议论文的论证手法在行文说理时的重要作用。有时,为了深化主题,我们还可以采用反问的形式,也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反问的运用,能使要传达的旨意更明显,说理也更有力。反问可以一问,也可以多问,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数例并举,掷地有声。这些技巧的运用不仅可以深入浅出的把道理形象化、具体化,更让我们学习到深刻的道理,领略了语言的魅力。这就是写作的智慧。
以上主要从言之有物和言之有理两个方面介绍了提高作文水平的方法,写好作文一定要保证自己读书的质与量。合理安排略读与精读的文章,既要保证学生的知识广度,又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深度。当我们掌握了理论知识之后,最重要的是如何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作文是一门重视实践的学问,重点不在于教,而在于作,教师只是起到引导的作用。不能妄图用一套既有的理论或技法就能使作文写得行云流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短板,在不断改进中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荣维东,屈宝川.关联推论:文本解读中的猜测与印证. 语文教学通讯,2016(11A).
[2]姚冬芬.寻找生活中的“个性刺点”,让作文接地气. 语文教学通讯,2016(11A).
[3]孙立权,李跃庭.孙立权老师读书札记. 语文教学通讯,2016(11A).
[4]李凌云.浅谈阅读教学中理性思维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2016(10).
[5]李秋敏.议论文,如何向析薪破理处漫溯.中学语文教学备考,2016(10).
[6] 张憬.试论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12).
[7]龚亚夫,罗少茜.任务型语言教学: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