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媛
新疆哈密市伊州区第一幼教集团五堡镇中心幼儿园 839000
摘要: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家长与教师之间的通力合作,幼儿教育能够更加深入,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家园共育的基本现状,结合实际幼儿教育工作经验,提出了改进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供参考。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教育;现状分析
幼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除了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引导之外,还应发挥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实施家园共育。当前越来越多幼儿教师开始意识到家园共育的积极作用,并在实践教学工作中作出具体尝试,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导致实际教育效果无法满足预期要求。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当前家园共育存在问题之后,调整家园共育的思路,探索行之有效的家园共育措施。
一、当前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实施现状
1.教师与家长家园共育观念不统一
家园共育是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措施,在实施家园共育观念的过程中,幼儿园与家长必须通力合作才能取得预期效果。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幼儿园与家长之间关于家园共育的理念理解并不一致,这对双方实施共同教育活动造成一定的影响。部分幼儿园教师错误的认为家园共育主体是幼儿园,忽略了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丰富经验,以居高临下的姿态要求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不够民主平等。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许多家长自身工作繁忙,错误的认为幼儿园教育就是将孩子全权交给幼儿园管理和教育,忽略了自身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家长在幼儿教师主动沟通幼儿情况的过程中表现不够积极,对家园共育模式的理解不够深刻。
2.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方式单一
教师与家长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是导致家园共育难以落到实处的根本原因,当前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较为局限,接送交流、家长开放日是教师与家长交流的主要方式。接送交流是指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接孩子回家时的交流,面对面的交流更加直接便捷,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双方交流深度往往不足,家长开放日是许多幼儿园在教育活动中组织的活动形式,在特定的家长开放日,家长能够深入幼儿园观察幼儿的成长情况,但是出于对交流契机和内容把握不足,导致家长开放日活动流于形式。单一的交流方式导致家长与教师之间难以达成默契,家园共育难以落到实处。
二、优化幼儿园家园共育的有效策略
1.转变观念,明确家长和教师的角色定位
幼儿园与家长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这是幼儿园办学的重要要求,在实施家园共育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师与家长的观念,明确二者在幼儿教育中的角色定位。教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幼儿成长的引导者,在实施家园共育过程中,教师承担组织活动、落实家园共育的主要责任,幼儿教师必须转变自身观念,积极学习先进教学思想,通过自身的教育引导,帮助家长建立正确的家园公育合作理念。为此幼儿园必须组织教师共同学习家园共育相关的要求和标准,帮助幼儿教师重塑家园共育意识,掌握较强的家园共育技能。家长是幼儿园家园共育的观察者和支持者,在幼儿教师的引导下,家长必须为教育子女作出努力,通过家长课堂等多种活动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家园共育活动,强化自身教育知识储备。
2.丰富沟通渠道,开展多元化家园共育活动
建立丰富的沟通渠道是家园共育中家长与教师互动交流的基础,根据幼儿园办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所处地区的外部因素,教师必须选择适合的家园共育形式。除了传统的接送交流和家长开放日活动之外,教师必须在教育工作中做出总结,积极创新幼儿园家园共育活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带动了互联网的进步,网络成为幼儿园家长必不可少的工具,无论是日常工作还是幼儿教育,网络都能发挥信息传输作用,成为家园共育的重要助力。针对年轻的80后、90后家长,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建立QQ和微信群组,通过网络与家长交流教育子女的经验,分享班级的最新动态。互动交流的主题可以围绕幼儿在园所中的表现展开,在班级群组传输幼儿园学生表现的实录视频,让家长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成长动态。根据不同孩子的个别问题,教师可以单独跟家长沟通,通过网络技术的辅助功能实现随时随地交流的效果。
结语
总而言之,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家园共育的形式,家长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更加频繁,家长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成长状况,教师能够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情况第一时间作出反馈。家园共育是将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有机结合的表现,幼儿教师必须积极转变自身观念,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结合时代发展背景,积极创新沟通方式,丰富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渠道,从而实施多元化的家园共育活动。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将家园共育落到实处,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碧霞.试论家园共育的实践模式[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2)
[2] 苟红梅.浅谈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5(10)
[3] 焦皎,吕承文.“家园共育”内涵剖析与幼儿教育发展探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03)
[4] 马爱莲.家园共育现状及其改善措施[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