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肃宏
甘肃省敦煌市敦煌中学 736200
摘要: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古诗词有着不可小觑的文学价值,对于当今社会的高中生有着极高的学习意义,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眼界和思想,还能培养其审美情趣与语文综合素养。文章以新课改提出的全面发展理念为指导思想,立足于当前古诗词教学存在的问题,参考人教版高三教材,对如何提高高中古诗词教学有效性展开分析,提出了借助信息技术、灵活提问、融入生活等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研究
引言:一直以来,语文在基础教育工作中都占据着核心位置,古诗词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然也是学生需要认真理解并接受的。但是,由于古诗词文章本就与当今社会存在一定距离,在实际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有一定难度,这限制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和教育环境中,教师应从更加综合的角度出发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手段的创新性和实效性,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词思想,最终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一、现阶段高中古诗词教学困境
即使新课改已将开始了一段时间,但是,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中,仍旧存在着一些刻板的应试思维,一些教师尚未完全走出应试教学误区,在讲解古诗词知识时将重点放在文章和注释背诵上。在这一模式中,学生往往需要在尚未对诗词内涵建立起清晰认识时就去机械性地背文章、背注释,这反而会使他们形成“学习古诗词是困难的”的错误认识,最终降低学习兴趣,弱化教学有效性。再者,还有一些学生因与诗词作品距离较远而无法很好地理解文章,这在无形中打击了他们的学习自信,使其进入到了消极的学习状态当中,这也是造成教学低效的主要原因。
二、提高高中古诗词教学有效性的方法探究
(一)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结构
想要解决当前古诗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改变刻板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感受到诗词的独特魅力,进而点燃他们探究古诗词的热情。对此,教师可以考虑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古诗词教学活动当中,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知识具象化的便利条件,将诗词文章描绘的情景更真实地展现在学生眼前[1]。这样一来,学生更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也更容易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这对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促进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以《蜀道难》为例,教师便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呈现蜀道之景,将蜀道的雄奇险峻真实、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利用相应的音乐营造更加紧张的氛围,使他们全身心地进入到感受蜀道的学习状态当中。这样一来,以感官体验为支持,在分析文章的过程中,学生更容易理解李白想要通过峥嵘、逶迤的蜀道之景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会对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形成新的认识。
(二)灵活设计问题,问答培养思维
问答形式的师生对话一直以来都是课堂互动的首选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教师能够及时把握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情况和学习态度,这能够帮助他们在教学方法方面做出及时的调整,对提高教学有效性大有帮助。因此,在新的目标指导下,教师应在原有基础上优化提问的方式方法,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提出更有信心、与文章内涵联系得更加紧密的问题,通过提问促进学生不间断的思考,深入培养其思维能力[2]。
以《离骚》为例,针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之句,教师就可以提出“因何掩涕”的问题,引导学生对“民生多艰至何种程度以至于掩涕”以及“掩涕代表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展开思考,使其在循序渐进的思考中更加清晰地把握诗词脉络,更加深刻地理解诗词背后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三)融入生活实际,促进情感建立
诗词创作源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古代文人墨客在创作诗词时,往往是对当下的生活产生了道德情感层次的感悟。但是,由于古今生活存在极大差异,这种在特殊情境中创作出来的诗词文章,对当代高中生来说有着极大学习难度。对此,为促进学生对诗词情感价值的理解,教师可以尝试寻找诗词背景与当今社会的衔接点,将诗词背景融入到现今生活当中,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对诗词背景展开想象[3]。这样一来,通过迁移生活经验,他们自然能够更加轻松地把握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尤其是在诗词情感被深度挖掘出来之后,立足于生活实际,学生更容易将诗词情感内化为自身情感态度,这有助于他们建立更加正确的文化意识和道德理念,对发展其个人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结束语:总而言之,古诗词是高中语文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和学生均应对此提起重视。作为教师,应在最大限度上发挥好自身引导作用,积极转变在传统应试教育环境中形成的刻板思想,立足于当前时代环境对教育手段做出创新,主动寻找更加具有实效性的教学策略。运用多种工具辅助讲解古诗词文章,以便让学生更好地进入诗词情境和学习状态当中,培养他们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兴趣,使其在兴趣的作用下不断深入挖掘诗词背后的情感内涵,夯实其诗词学习基础,最终利用良性循环促进学生在古诗词乃至整个语文学科范畴的综合发展,助力全面培养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娜芳.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江西教育,2019(30):56.
[2]王国龙.走出误区,让语文素养绽放美丽花朵[J].学周刊,2019,20:96.
[3]徐美.基于自主发展的古诗词教学[J].语文教学之友,2018,37(04):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