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培智语文朗读训练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3期   作者:孙婷
[导读] 作为特殊的群体,培智学校的学生一般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孙婷
        乌鲁木齐市第五小学校   830000
        摘要:作为特殊的群体,培智学校的学生一般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让智障学生今后能够顺利融入社会,学校需要重视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用语文教育的朗读过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叙述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其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本文将以培智语文作为对象,分析朗读训练思路,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完成有效指导,让智障学生能够掌握朗读方式,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关键词:智障学生;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朗读训练

前言:培智教育中经常能够发现,很多学生没有任何的朗读兴趣,学生的朗读没有任何的情感融入。学生甚至经常读漏、读错。有些学生声音很大,有些学生声音很小。教师以陪读状态带领学生学习,很难保障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一节课下来口干舌燥。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教师就需要选择更行之有效的朗读教学方法,用可行的评价方法激励学生,结合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走出学习误区。
一、观察
        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完成有效的朗读教育,笔者用观摩的方法调查与了解了一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表现,以及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状况。
二、结果分析
        学生在朗读中,有效朗读数量很少,学生在朗读的时候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有些学生甚至没有朗读,表情呆滞的坐在一旁看别人读,还有的甚至趴着睡觉。只有在教师带领学生,并来回走的时候,学生才会跟着教师读。
        课堂上我有所发现,教师非常重视气氛的调动,有努力让每一名学生进入到朗读过程。只有少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仍旧做不到跟读,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教学中有认真引导与指导学生,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指导方法。包括齐读、个体读、伴读、小组读、自由读、师生读、跟读、指读、范读[1]。从效果来看,智障学生的指导,范读是效果最好的。学生能够跟着教师的引导认真学习。因为学生本身没有很好的思维能力,所以更依赖动作演示效果。虽然学生的完成度有限,但学生基本上都有表现出很浓厚的学习兴致。
        经过总结可以得出的是,智障学生的学习表现为,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很难主动开口回答问题。
三、教学建议
        结合智障儿童状况以及朗读教学的要求,笔者认为培智语文在朗读教学中可以使用下述方法提高学生水平。
(一)变换朗读激发兴趣
        因为智障学生稳定性比较差,没有足够集中的注意力,注意力经常转移,所以使用固定的朗读方法会导致学生出现厌烦感。朗读教学中需要教师不断调整和变化朗读方式,使学生能够时刻保持兴趣,表现出注意力。

除了前文所提到的各种朗读方法,教师还可以按照课文情况使用配乐朗读、表演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让学生时刻保持热情。如学习《父亲、树林和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找一名学生扮演旁白,其他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完成文本朗读。
        另外教师不同时间段应当用不同朗读形式。初读的时候,用跟读方法,可以加深学生记忆,使学生表现兴趣[2]。培智语文教学中,大字课文基本能读的时候使用指读,可以检验学生的识字能力与注意力,提高学生的朗读专注力。在学生爱上学习,提高专注力以后,自然能够顺利完成朗读学习[3]。
(二)朗读指导掌握技巧
        朗读训练的时候,需要得到教师充足的指导。朗读教学前教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首先教师有必要结合文体特征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把握了文本特点和特征以后,才能够提高教学针对性。如诗歌、儿歌一类的内容可以用配乐朗读方法。穿衣洗衣一类的操作文章可以用表演朗读手段。如果课文中有很多的角色,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角色朗读方式。
        其次教师教学中必须做好示范。因为很多智障学生都有着很不错的模仿能力,所以跟读效果往往非常好。教师做好正确示范,要求学生控制好停顿、语调、语气、情绪与发音。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与自身涵养,展现示范价值。
        最后教师需要关注情感。让学生在情感的引导下进入文章。智障学生认知能力比较差,情感发展落后于正常儿童。指导朗读的时候需要让学生体验与感受文章人物的情感,在朗读中表现其价值,走入文本当中。
(三)合理评价激励学生主动朗读
        训练的时候,教师需要及时反馈学生朗读状况,用鼓励性评价支持学生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成功与快乐,激发学生潜能。评价的使用有这样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评价必须以鼓励为主,对待不同学生使用不同方式。因为智障儿童有着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情况,发现学生闪光点与进步,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
        其次评价需要多元。教师不能拘泥于单重评价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互评、自评,学生也可以评价教师的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学方法改进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
结语:社会弱势群体的智障儿童需要得到更多社会的关注、关爱。语文教育同时兼顾人文性和工具性,朗读训练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使学生形成社会适应性,而这对于学生今后走进社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詹秀玉.情境教学在培智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01):50-52.
[2]林绪奖.从听说读写入手,提高培智学校学生适应生活的语文素养[J].现代特殊教育,2018(23):57-58.
[3]方玉文.智障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初探[J].现代特殊教育,2018(01):41-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