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开展科技教育的实践路径探讨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3期   作者:谢小玲
[导读] 如今时代科技正在高速发展,当前国际的竞争逐渐趋向于教育与科技的竞争
        谢小玲
        福建省柘荣县第二小学  
        摘要:如今时代科技正在高速发展,当前国际的竞争逐渐趋向于教育与科技的竞争,如若国家要想在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那么便必须对科技教育进行加强,提升民族科学素养。小学教师除了要对学生传授知识之外,还需要传授其科技意识,激发学生对于科技的兴趣,促使其具备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科学思想,培养学生创造力、想象力以及观察力。语文是小学教育中最基础的一门学科,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文化素养以及思想道德品质。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合开展科技教育呢?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开展科技教育的路径做出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教师提供一定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 科技教育 路径
1.转变传统教学手段与模式
小学语文教学长期以来都使用着僵硬的“应试教育”传统模式,运用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手段,让小学生们死记硬背写作要点、段落大意、中心内容以及时代背景等语文知识点,但是对于语文教材之中蕴含的科学原料以及科技知识等内容往往都是一带而过,并不深入研究探索。这种教学手段与理念完全不适用于现代教学发展的形势与改革,只能淡化素质教育,阻碍学生活泼个性发育,阻止学生科技思想的培养。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与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完全冲突,其仅仅只能使小学生了解教材表面知识,学习乏味的知识与空洞的理念,严重阻碍教学效率与质量,不利于培养学生科技素养。
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转变教学手段,提高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指导思想,培养小学生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的学习意识。比如,当语文教师讲解“爬山虎的脚”一课时,既可以从文学角度向学生进行讲解,还可以从生物角度同学生们一同探讨为什么爬山虎可以爬得那么高。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科技教育,提升学生科技理念,对学生的科技进行启蒙教育。同时,语文教师应当具备科学的教育观念与教学思想,掌握科学教育手段,使用科技的力量武装小学生思想。
2.激发学生学习科技知识的兴趣
想要在语文教学之中逐渐渗透科技知识教育,教师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特征,利用语文教材,在完成教学目的同时指引学生学习科技知识,促使学生更深刻积极的探索自然与社会。因此,当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部分科普类文章时,教师应当用尽各种手段调动学生兴趣与积极性,将科学知识教导给小学生。
教师想要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埋下科学的种子,就需要牢牢掌握学生心理特征,要从语文教材入手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充分向其展示科学的多彩魅力以及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同时应当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手段,根据教材科学合理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科学。

比如,当教师在讲解“大瀑布的葬礼”一课时,就可以利用现代技术为学生充分展示瀑布的景象,学生根据多媒体可以清楚观察到瀑布沿着悬崖咆哮而下、水声震震留下的水雾仙气环绕的动态视频,而后教师可以在为学生播放如今瀑布的情景,通过两相对比,学生可以清楚看到瀑布明显的变化。这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课堂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
3.对学生开展情感体验
没有对学生开展情感体验就对其进行科学教育是极其肤浅的,凡是带有科学家故事的语文教材文章,其中都蕴含了作者对科学家浓厚的情感,教师要通过教学,使学生对科学家具备的探索精神留下深刻印象。首先,需要学生在理解之中进行充分体验。对于教材叙事性的文章,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理清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对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并且要掌握科学知识点。
比如,在语文教师讲解“火烧云”课程时,就可以根据火烧云的变化形象进行深入探究,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常识认识到由于空气之中存在冷热气流转变,所以才会导致云彩形状多变的结论。其次,教师还需要学生在朗读之中进行切身体会,很多富有科学家的说明、叙事或者故事,文笔之间都是满含深情的,教师需要让小学生在初步理解的前提下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深刻领悟文章蕴含的感情。比如,在语文教师讲解“巴斯德征服狂犬病”课程时,教师可以先让小学生通读全文,找出可以体现巴斯德心情起伏变化的语句,小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可以充分体验巴斯德焦虑、疑虑以及犹豫的心绪变化,感受巴斯德认真负责的敬业科学精神,教师可以促使学生养成造福人类、为科学要勇于献身的高贵品德。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在思维之中得到充分领悟,在语文教材之中凡是有说明科学知识的环节,必须会具备逻辑严密的推断过程,教师需要指引学生深入进行思考,理清事物之间复杂繁琐的关系,掌握世间万事万物都具备千丝万缕关系的规律。最后,语文教师要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感悟道理。从语文教材基础入手,学生通过朗读已经会逐步了解了科学知识以及科学家的精神,在此基础上,语文教师需要让学生勇于表达自己心声,将勇于探索、忠于科学的情感展现出来,这既可以对学生的语言功能进行训练,又可以提高其科技意识。
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进程中,教师需要围绕中心思想对科技知识、科学方法以及科学思想进行渗透,拓展学生视野,提供学生科技意识,使小学生在语文科目学习过程中不仅仅可以懂得文章的段落大意、写作特征以及中心思想,还需要从中获得一些科学知识,培养其科技理念、科技意识与科学态度。使其充分意识到虽然我国历史悠久,但在科学技术方面做得却远远不够,使小学生从小就知道自己身上的重任,推动自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曾晓红.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28):34.
[2]李维平.新课改背景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J].学周刊,2020,27(27):49-50.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27.024.
[3]易媛.新兴信息技术催生小学语文教学变革[J].实验教学与仪器,2020,37(7):90-91.
[4]陈霞.在农村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利用科技促进教育创新之我见[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1):428-429.
[5]戴淑香.科技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新课程,2020,(25):16-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