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困生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3期   作者:郑晓龙 王丹
[导读] 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所有理科的重要基础
        郑晓龙 王丹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格尔木办事处中学    816099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所有理科的重要基础,小学数学的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在适应了小学数学的难度之后若不能及时调整,则难以适应初中数学的内容。相对于小学数学,初中数学多了一些相对抽象的内容,许多学生在小学到初中这个转换阶段依然保持小学时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方法,则学习数学会显得被动。在开学阶段若不能打下坚实基础,则会使学生产生挫败感,在接下来的学习会缺少成就感,从而害怕数学甚至逃避数学,从而导致严重的偏科现象。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本文将从各个角度分析初中生在学习数学时的心理障碍,并提出了解决心理障碍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数学;心理障碍;分析;策略
        引言:
        学困生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小学阶段学困生的转化较为棘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有诸多方面,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与其做朋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促进学困生的转化。克服对数学的恐惧,从而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信心,更好得完成学业。下面将分析列举几种学习数学有障碍的原因以及解决的策略。
        一、初中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
        1.缺乏对数学的兴趣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起对数学的兴趣,能使学生主动学习数学,遇到相应的困难会主动克服,遇到未知的知识也会查找相关资料或者和老师同学讨论学习。但是在一般的初中班级中,对数学有兴趣的同学只有一小部分,而大部分的同学学习数学都缺少主动性,一方面是这些学生数学成绩不是特别好,和数学成绩好的同学比起来处于劣势,所以对自己没有信心,另外一方面是相对数学而言,他们更加喜欢语文、英语等其他学科,尤其是女同学。在其他学科取得较好成绩时,他们对这个课会表现出喜悦感,树立信心,在平时的课堂中能够认真听讲,写作业时也能优先写这门功课。从而使自己的弱势学科越来越差,越来越缺乏兴趣甚至产生厌恶的心态,所以兴趣的缺乏往往是学困生学习困难的主要原因。
        2.没有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一些同学天生思维能力强,空间想象能力优越,这样的同学能更好地理解数学,在学习数学时不用死记硬背,遇到难题时也能举一反三。而大部分的同学这没有这样的天赋,需要在后天的学习中慢慢加强自己的学习技能,这样的同学需要针对自己的薄弱项加以锻炼,制定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方法。
        3.不重视基础
        数学基础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完成作业内的题目,最主要的是能充分理解其中的含义,以至于在学习相关的知识时能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对新的知识有一个大致的认识,知道这个知识是怎么来的并且在什么地方能应用到。而这就体现了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另外一个区别,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深度,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简单计算,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意义。就像盖房子一样,打好地基才能往上一层一层盖楼。
        4.缺乏专注力
        如今是信息碎片化的时代,手机成为了每个人的必需品,每个人获取的信息都是零零碎碎的,很少有机会可以静坐下来阅读一本书,这样必然会导致人们的专注力下降。

而这对于缺乏自制力的学生来说是致命的,尤其是数学的学习,学习数学时要求学生专心投入,绝不可一心二用,对于一些难度较高几何题更是如此。缺乏专注力也会导致学生在上课学习时不能专心听老师讲课,跟不上老师节奏,导致对知识掌握不牢,若是自己课下看书自学则消耗不必要是精力且使得学习效率大大降低。
        二、初中生消除数学学习心理障碍的策略        
    1.优化授课方式
        在这方面老师可以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创新一些授课方式,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进来,例如将一些相对简单的内容先由学生自学,再由一些自学情况比较好的同学上讲台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同学们的风格自然会有差别,而台下的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学习技巧来学习理解课程。通过类似的方法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转换为主动的学习,若学生对某些知识的认识有偏差,老师还能当场指出,学生也能加深印象。尽管这种方法会占用较多的时间,不利于课程的安排,但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更深入理解课程,在后续的课程学习中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2.实行分层教学
        一个班级里,同学们来自不同的小学,数学水平参次不齐,在同一个班级中进行授课,老师难以同时考虑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同学的感受。若实行分层教学,将同学们按照学习成绩分为两拨或者多拨,同一拨的同学成绩接近,老师可以按其特点制定相适应的教学计划。对于成绩较差的一拨同学,老师制定相对基础的教学,用比较通俗易懂的方式上课,并重点强调基础概念,并在布置作业时主要检验学生的基础知识,布置基础题型。
   3.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一套的学习方法,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老师可以为其制定单独的学习计划。若学生成绩较差,对数学基础不牢,老师则可以单位为其布置一些相对基础的作业,可以让成绩较好的同学对其加以辅导。而一些同学计算能力较差,老师则可以为其制定一些计算题。而对于一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差的同学,老师可以准备一些模型,方便同学们进行空间想象,且可以布置一些相应的题目,让学生熟悉类似的题型,克服对相关知识的恐惧。
        4.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
        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确实会比较吃力,这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可能天生就缺乏空间想象能力,或者认为数学太枯燥,各种各样的因素使得这类学生在面得数学时总是充满抗拒。对于这样的学生要进行适当的引导,毕竟初中数学的难度较低,还未达到难以理解的程度。更多的是学生自己产生的对于数学的恐惧,这时候需要老师对其进行引导,让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多鼓励学生,必要时要找学校的心理医生进行疏导,用专业的的方法去消除心理障碍。
        三、结束语
        初中是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而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难度相对较高的学科往往会让学生焦头烂额,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尤为重要,通过上诉的几种策略,能帮助老师解决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克服对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在教学过程中,依旧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出现,但方法总比困难多,具体的教学方案还需要老师在执教过程中积极探索,为数学的教学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倪湘丽.初中数学学困生的心理分析及转化策略[J].交流平台,2014(16)120
        [2]张建芬.克服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J].才智,2008,(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