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依努尔·买买提
乌鲁木齐市第十六中学 830001
摘要:进入初三,化学学科已经逐渐进入总复习阶段,学生找到高效复习方式,实现学习效率提高,会对升学和未来化学学科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思维导图就是高效学习方式中的一种,通过不断发散思维,将庞大而复杂的知识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的复习与巩固,从而减轻学习负担。因此,在初中化学总复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将已学知识呈现在思维导图上,从而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复习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化学;化学复习
引言:化学作为初中学生较晚接触的学科之一,学习时间比较短,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学好化学,并在总复习阶段有效巩固学习成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主要研究课题。很多学生对待化学态度端正,但经常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这是由于学生未掌握正确而有效的学习方法,加之化学知识体系繁杂,学生的接受程度较差,导致化学学科水平较弱。思维导图作为一种图形思维工具,能够将发散性思维和细碎的知识点更好展现出来,从而帮助学生高效记忆。
一、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总复习中的应用原则
(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要想做到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就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复习课的内容都是学生二次学习的,因此教师需要要求学生在课前独立开展自主复习,对教科书中涉及到的各项内容进行梳理,并让学生根据自主复习后成功巩固的知识,按照学生自己喜欢的方案设计简单的思维导图。教师要在课堂上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充分活跃课堂,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并介绍创作灵感,邀请其他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保证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有效开展知识归纳。
(二)针对性原则
初中化学总复习的重点是对知识点脉络进行系统性梳理,并逐渐形成以单个专题为主的体系,这是思维导图的一大优势。任课教师要根据班内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知识点的难度、学生学习出现的问题等多项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任课教师可以先行串联复习时涉及的各个知识点,将其系统地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划复习和进行阶段性训练的过程中整合繁杂而零散的知识点,最终呈现在思维导图上。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充分考虑自身学习情况后制作出来的思维导图,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学生的复习侧重点,有针对性地总结重难点,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掌握所学知识。
(三)多样性原则
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的差异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多个维度进行对授课内容的思考,并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科学开展教学设计。因此,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时不能局限于教科书中的内容,也要针对以往几年的中考试题进行分析,根据这些试卷的考查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归纳。
同时,任课教师还可以从难度较大的综合题出发,带领学生发现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有效发散思维,让学生对不同章节中的知识点有所串联,从而更好掌握知识。
二、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总复习中的应用策略
(一)思维导图在基本概念和原理中复习的应用
在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板块中,教师可以先给出相关的概念,引导学生找出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再让学生互问互答,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合作探究,把有难度的问题总结并在课堂上提出,由大家共同解决。例如在《化学方程式》这一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罗列方程式的各种类型。学生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模式讨论如何设计思维导图,完成后成员相互交流,并汇总各小组符合条件的思维导图进行展示。教师最后进行统一总结,以加深学生印象。
(二)思维导图在化学实验中复习的应用
该部分以化学物质板块为例,学生往往第一次接触思维导图,没有相关经验,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进行框架引导,学生按照框架就能够顺利设计简单的思维导图。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采取分层教学模式,让他们在组内发挥各自优势,相互补充交流,教师进行点评。例如在《氧气》这一专题中,教师引导学生打开思维,从氧气的制法和其化学性质入手,将氧气能够与之反应的物质进行进一步梳理,打好提纲。确认没有遗漏后,再将这些内容呈现在纸上,达到思维导图的制作目的。刚开始进行这类的活动,学生往往会比较慌乱,这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坚定学生的信心,从而强化查缺补漏的能力。
(三)思维导图在图表题中的应用
化学图表题是中考高频考点,通常是利用有限的文字信息,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化学知识,能够有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考察方向的不断变化,图表题也正朝着综合化和创新化发展。学生在做题时,也需要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知识的梳理,为提高正确率打好基础。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按照设计好的作图方案,针对题中的选项进行问答。通过不断简化问题的难度,学生逐渐就会掌握这类题型的思考方法,从而更加得心应手。
(四)在思维导图中体现高阶思维
高阶思维是当前最受欢迎的新型教学理念之一,其内涵也和思维导图有所吻合。因此在利用思维导图开展复习时,任课教师可以运用高阶思维加以辅助。例如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前的知识梳理阶段,采取任务探究的模式,将教材中古板枯燥的内容设计成精彩的思维过程,让学生能够深度体验,引发高阶思维,从而在专题中有所突破,促进整个专题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思维导图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也活跃了课堂。教师需要继续加强教学实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加以辅助,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晓卓,于海宇,赵丽娜.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复习课的应用研究——以《氧的性质》为例[J].山东化工,2019,48(04):166-167.
[2]李睿.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框架的构建——思维导图在教学及复习中的使用[J].云南化工,2018,45(S1):103-104.
[3]陈圣平.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实验复习中的应用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8):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