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满连
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晓睦塘完小 425600
摘要:数学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应用基础学科,学好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为发展学生的综合实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多项实验证明,数学好的学生的理解判断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普遍高于数学较差的学生,所以数学在众多学科中教育地位突出,而五年级作为培养数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节点,老师、家长及学生本人都十分重视。因此,本文主要围绕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实况,对教育现状及创造性思维培养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小学数学;五年级
引言:众所周知,现代社会中,数学既是最基础又是最高深的一门学科,留心生活,会发现数学无处不在,而小学正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大好时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在教育教学中被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应从生活中列举数学应用的存在,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潜移默化下培养学生学习思考数学的思维模式。以下从这些问题入手,围绕教师教学实际情况,对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解决对策。
一、小学数学教育现状及重要性分析
1. 小学数学教育内容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内容大致比较简单,主要是以课本已有的平面图形、数学理论、基本运算等构成,但从五年级开始,难度有所提升,题目解答也由易转难,因此可将五年级数学教育作为学习的一个重要过渡阶段。
虽然当前国家教育局颁布的新课程目标指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体现出来,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往往还是因循守旧,根据局限的书本知识,按部就班的灌输式教学,学生兴致不高,只能被动接受,导致参与性差,学习能动性差。
2. 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当今社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对学生思维的考量、判断理解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一个新高度,数学作为培养创造力、判断力、理解力的应用性学科,对学生的影响重大,假设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字世界,提升学生的思维宽度和深度,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独特的见解,在未来能更深入学习适应更高难度的数学理论,也能为国家培养出更高层次的人才队伍。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不够重视
小学五年级是学生迈进初中的一个重要过渡时期,教材内容相较于低年级课程难度提高不少,老师和家长们往往会更重视学生的升学题目、题型有关的锻炼,一味重视卷面成绩,容易忽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似乎成绩代表了一切。
2.教师充当主体地位,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中国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师所讲、课本所列的知识似乎就是完全正确的,教师强制性的输出,学生妥协式的接收,几乎很少会有学生对教师及书本所描述的内容进行质疑,学生的主体地位日渐削弱,主观能动性不强,对学习产生抵触心理,兴趣不高,难以进行思维的转换,创造性不足。
三、运用小学数学教学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策略方法
1.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兴趣是最棒的老师”,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主动参与永远比被动接受更容易吸收,当学生对数学有兴趣时,就会更加主动学习思考,对于不懂的问题也会勇于请教老师解答疑惑,具有“迎难而上”的学习精神。
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数学教学中呢?首先,老师要鼓励学生、信任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师生关系如若不能妥善经营好,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有保证。其次,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将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融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举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给学生分组安排去超市购物的经历,让他们自己计算一些基础的加减乘除运算,看看与超市工作人员计算得是否一致,哪个小组计算得准确就可获得奖励,适当的小激励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参与性。
2. 明确学生的自主学习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的参与度是影响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强制干预,一味的灌输知识已经不适应当代社会创造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应当要适当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探索。举个例子,比如在解答长方形的周长时,先别急于给学生公式,可以让学生借助纸板模具等思考如何去计算,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这个过程中,老师可给予适当提醒,是不是四条边相加就可以?这个道理是不是可以用于其他相似类型的图形?也可以让他们采取分组形式讨论,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在协调中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比老师过分强调起到的教学作用更大。
3、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数学学科中某些知识的学习虽然对小学生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难度,但当学生摸清了数学的“套路”之后,就会发现数学知识的学习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教育教学中,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也是展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体现,运用通俗的方法尝试类似的题目,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对应用型数学题目的敏感度。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够充分开动脑筋,拓展思维的角度,培养创造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习的前提,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是调节氛围、激发兴趣的加速器,要让学生自愿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明确自己的主体地位。教师也应当认真思考教育教学的方法方式,并且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当中,努力让学生的形成思维转化模式,提升自我实力。
参考文献:
[1]刘鑫娅. 小学五年级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现状调查与教学策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周淑红.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刘欣. 基于多元表征的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20.
[4]杨豫晖. 数学教师教学决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
[5]杨玉兰.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D].河南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