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生活案例运用方法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3期   作者:陈先华
[导读] 在新课标持续性推进的今天,如今数学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陈先华
        广西桂林兴安县湘漓镇第一小学 广西 桂林 541302
        摘要:在新课标持续性推进的今天,如今数学教育对课堂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然该过程也暴露出许多的问题。 部分教师教学中所用案例过于理论化和抽象,学生无法在学习中吸收与理解其中的内容。这样会导致学生无法形成学习兴趣,渐渐失去学习热情与兴趣,该现象显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此本文将以笔者经验,叙述有效教学方法。在改变刻板教学方式的同时,使学生表现出学习主动性。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案例;运用方法

前言: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知识的源头就是生活。没有了生活的切入,学生无法理解数学的魅力和神奇之处。所以教师需要利用生活的角度切入数学教育。在该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本质,发散学生思维。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能力培养、数学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十分重要。所以教师才需要立足学生实际,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使用对应的教学方法,带领学生走出思维误区,形成对知识的理解,表现出对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一、新课切入生活案例使学生表现学习热情
        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想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前期打好基础,让学生形成学习主动性、注意力,这十分重要。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大多无法做到课堂集中注意力[1]。小学数学教育中,为了改变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情况,需要教师在导课环节使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比如生活案例。生活案例和学生生活十分贴切,能够切实吸引学生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2]。
        如讲解三角形知识点的时候,教学前,教师提前在学校和学生上学的路上寻找各种三角形,并使用手机拍摄下来放到自己的课件。教学的时候,教师提问: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三角形是非常常见的图形,请大家说一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奇怪的三角形。此时学生开始讨论和回答。在气氛渐渐活跃以后,教师打开课件,播放自己拍摄的视频,并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些三角形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了十分活跃的学习态度。每一名学生都在回答问题。该过程让学生充分思考,并完成了知识分析,形成了深刻学习兴趣。
        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导入是教学的起点[3]。导入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优劣,决定学生能否保持思维活跃与热情。所以导入环节需要教师综合考虑,将原本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且立体,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课堂学习兴趣。
二、课堂巧用案例梳理学生思维
        为了深入、高效的完成数学教学,就需要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的本质与原理,打好基础,形成深刻印象。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数学教育的追求是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含义,了解其中的难重点不同。生活中,学生经常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案例,这些案例现象因为当时学生没有理论知识的储备,所以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处理。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完全可以用生活案例切入,引导学生学习概念化、抽象化的知识。
        如学习轴对称知识的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请大家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等边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多少对称轴,随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始讨论。

学生此时在组内进行了讨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听不清对方在说什么。有些小组完全是组内学习好的学生唱独角戏,其他同学没有任何补充。有的小组学生此时完全在玩耍,根本没有学习。几分钟后学生声音开始降低,课堂渐渐安静起来。这时候教师让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发言,学生开口就是:我的意见是;我觉得应该如何;我认为等。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因为小组合作表面看起来十分热闹,但是热闹的背后更多是随意与放纵,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讨论。学生所关注的点完全是自己,没有从“我们”的角度出发。这种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化学习与合作学习缺少现实使用意义。活动中教师需要用案例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思考并在和其他同学的交流和思维碰撞中形成知识共识。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实体物品或是在多媒体大屏幕中播放一些轴对称图形、非轴对称图形,随后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形的共同点、不同点。共同点的原因是什么,不同点的道理是什么。有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够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认知,明白知识所传达的道理。
三、课后生活提高学生知识理解水平
        对于数学教育来说,课前、课中与课后都是很重要的部分。其中课前与课中的重要性前面已经有所叙述,课后的价值更多的是帮助学生巩固,增加知识印象和理解。教师需要利用课后时间段,用学生感兴趣且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教学,提高学生知识理解效果、知识理解水平。
        比如在学习小数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行搜集家中有小数点的物品。第二天学生就会带来各种各样的物品,有的是衣服商品小票,有的是零食或者饮料的包装皮,这些物品上有着小数点。此时教师组织学生:大家看一看这些物品的小数点有什么特点,如果我们随意更换小数点会发生什么情况。此时学生就会根据自己的情况发表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说:如果我们随意更改小数点位置,那么我的这件衣服标签原本是399.9就会变成39.99或是3999,要么太便宜,要么买不起。有的学生说我的这瓶饮料成分表的小数点位置如果变换一下,很有可能会导致饮料变得没有味道或是太甜。该过程让学生直观的理解了小数点绝对不能标错,学生在思考与分析中明白了小数点的学习意义,形成了深刻的知识理解。
四、生活实践作业增加学生知识感知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教育,也就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知识理解,表现出对知识的正确看法与认识。知识从生活中来,教师也可以让知识运用于生活中去。
        比如学习除法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计算生活中的除法现象。如班级今天买了130根雪糕,随后教师提问学生,我们每人可以分得多少根雪糕。此时学生就可以使用除法知识进行计算。或者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计算家中的大米斤数,随后问父母每天家里消耗多少的大米,自行计算大米够吃多少天。
结语:数学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学科,数学教育的追求就是让学生能够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形成数学品质,能够以谨慎的态度,用活跃的思维应对生活与学习中的挑战。灵活使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李修刚.基于新课标背景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90.
[2]张宏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52.
[3]王燕.分析小学低年段数学绘本阅读有效指导[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1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