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趣味性环境下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3期   作者:邓秀英
[导读] 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到趣味性环境对课堂教学创新发展提出的需求,
        邓秀英
        湖南省武冈市实验小学     422400
        摘要: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到趣味性环境对课堂教学创新发展提出的需求,重视结合教材内容与小学生的认知情况设计教学方案,立足多项资源的运用打造更高水准地探究平台,让班级学生在趣味性环境下学习相关的知识点,更好感受到学科知识呈现出的特色与运用价值,这样利于收获更高水准的课堂教学效果。本文结合高年级小学生体现出的课程基础和思维逻辑特点,分析在趣味性环境下开展课堂教学的具体策略,以期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趣味环境;数学教师;小学生;学习能力;教学效果

前言:灌输式课堂教学不能保障学科教育的吸引力,小学生不喜欢参与到课程知识点的学习与实践运用中,没有对知识点进行灵活性地运用。这样就不能体现出课程教育的特色,没有让班级学生体验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和魅力,不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所以数学教师需要在趣味环境下对教学理念和知识讲解模式进行创新性地探索,立足高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情况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案,给学生们开展更高水准的知识讲解与学科能力的有效培养。
一、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打造趣味性的探究平台,提高小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基于趣味性教学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与小学生的认知情况,数学教师应该关注到小学生全面发展的各项需求,围绕课程知识实施多样化的知识讲解,让班级学生在趣味环境中探索课程知识并进行实践探索。因为高年级小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意识与探究能力,喜欢在课堂中进行实践探索,需要得到学科教师的教育指导。所以数学教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打造趣味性的探究平台,提高小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
        数学教师在对小学生开展“确定位置”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营造去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们对课程知识进行多个方面的探索。在教学大纲指导下,数学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创设船舶与灯塔的情境,引导班级学生分析如何在平面图上标记出物体的具体位置,分析不同船舶与灯塔的位置关系,思考怎样根据方向与具体的距离确定某一物体的位置[1]。这样可以在趣味性环境中指导小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探索,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课程知识的内容与实践运用价值,提高班级学生对知识点的认知程度。通过船舶与灯塔位置关系向高年级学生讲解课程知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打造趣味性的探究平台,通过趣味平台的打造强化小学生的学习意识,这样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二、立足课程知识提出多个层面地的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小学生在趣味环境中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
        研究指出灌输式课堂教学不能保障学科教育的吸引力,小学生不喜欢参与到课程知识点的学习与实践运用中,没有对知识点进行灵活性地运用。数学教师需要在趣味环境下对教学理念和知识讲解模式进行创新性地探索,立足高年级小学生的认知情况制定多样化的教学方案,重视结合班级学生对认知情况实施多样化的知识讲解与能力培养[2]。

趣味性环境的提出为了让小学生对课程知识产生学习与实践运用的兴趣,需要引导班级学生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探索和运用分析,利于收获更高水准的课堂教学效果。
        所以数学教师可以立足课程知识提出多个层面地的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小学生在趣味环境中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例如,数学教师对小学生开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之前的艺术标准,重视围绕课程知识与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思考问题,立足思考问题引导班级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探索。“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是什么?”“解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到哪些事项?”“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课程知识的实践运用价值有哪些?”这样能通过问题思考的方式提高课堂导入与知识讲解的趣味性,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在趣味环境下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究,构建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
三、在趣味环境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比赛,让小学生在游戏比赛过程中获得良好地知识体验
        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数学教师不能体现出课程教育的特色,也没有让班级学生体验到知识学习的乐趣和魅力,不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能力培养要求。基于课程知识体现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数学教师需要在摒弃陈旧授课模式的基础上探索趣味性课堂教学路径,重视结合班级学生的认知情况与学科能力开展多样化的知识讲解,让班级学生体验到学科教育的特色与运用价值。而趣味性教学能调动小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动力,利于学生们在趣味环境中探索学科知识,呈现出较高的实践运用价值。游戏比赛能营造出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氛围,也符合小学生在知识学习中体现出的竞争发展特点,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培养要求。所以数学教师应该在趣味环境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比赛,让小学生在游戏比赛过程中获得良好地知识体验。
        以“分数乘法”课堂教学为例,数学教师需要对班级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并梳理相关的知识结构,然后应该围绕班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出多组分数乘法的运算题目,看哪些小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得出正确的运算答案,分析学生们在运算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开展针对性的知识讲解[3]。数学教师通过实施这样的课堂教学能改变小学生的学习状态,立足运算比赛游戏活动的开展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让学生们对课程知识实施深度的探索,也可以让班级学生通过运算游戏比赛的方式分析自身的不足。
结论:趣味性环境是学科教师应该关注到的内容,让班级学生在趣味性环境下学习课程知识,也能体验到学科知识所具备的魅力与实践运用价值。所以数学教师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打造趣味性的探究平台,提高小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同时,数学教师可以立足课程知识提出多个层面地的合作探究问题,这样能引导小学生在趣味环境中对课程知识进行学习。此外,数学教师也应该在趣味环境下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比赛,让小学生在游戏比赛过程中获得良好地知识体验。

参考文献:
[1]成高峰.浅谈小学中高年级构建数学趣味课堂的具体策略[J].考试周刊,2018,25(06):74.
[2]孙兴霞.趣味数学,模式更新——信息化环境下小学高段数学趣味性教学模式的探索[J].新课程(小学版),2018,33(11):112.
[3]周春兰.游戏与数学融合 趣味与思维共生——以网课期间小学数学游戏课教学为例[J].现代教育论坛,2020,3(5):116-1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