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3期   作者:张胜海
[导读] 在数学课教学期间,为了让课堂充满趣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力
        张胜海
        乌鲁木齐市第十三中学  83000
        摘要:在数学课教学期间,为了让课堂充满趣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力,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思想上进行调整,积极加强激趣思想的贯彻,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课程活动进行创新和优化,从而保证所构建的数学课教学环境更加规范,让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程学习和探索中。下面,主要就提高数学课整体教学趣味性的具体实践路径进行合理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

前言:在初中数学课对学生来讲在学习期间可能存在一定难度,因为所包含的知识比较抽象,学习氛围比较抽象,学生的兴趣建设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具体实施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在具体的思想观念上做出调整,加强趣味性教育模式的深入开发,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课程活动进行规范设置,让学生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树立良好的数学思维,进一步夯实学生的学习技能建设基础。
一、生活化导入
        在数学课活动期间,教师需要本着构建趣味性课堂的教学原则,在导入方面就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将生活化的思想观念深入地贯彻下去,并在此基础搜集比较真实的生活案例,以及比较典型的生活素材,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加深对数学课基础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助力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素养。也能够在生活导入的基础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产生学习上的自主性。
        以“画轴对称图形”为例,在具体实施教学期间,则可以结合生活化思想就具体的教学素材进行深入发掘。从生活中搜集相关的图形模型,如一些公司的标志牌,让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图形思维,对该图形所具有的特征进行深入探索,并根据自身的思维感知进行图形自主创作,让学生可以有效内化和掌握具体的轴对称图形知识。
二、构建直观情景
        在教学实施期间,教师需要在趣味性教学思想引导下,合理的设置课堂情境[1]。对具体的课程内容进行直观展示,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认知基础,全面提高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参与动力,也能够促使学生在良好情境支撑下形成良好数学思维,加深对基础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以“一次函数”为例,在具体实施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将数形结合的思想观念深入地贯彻下去,在此基础上合理的构建函数模型,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直观地函数图像,或者就生活中所具体的一次函数具体案例进行呈现,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的学习素材,并围绕具体的模型和情境进行深入探索,帮助学生深入内化和理解相对比较基础的数学知识。在情境有效创设的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意识能够被有效的调动起来,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在参与数学课探索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在学习表现上更加积极,提高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效能。
三、设置趣味游戏
        在具体实施教学期间,教师需要在激趣思想正确引导下在游戏活动上进行合理创新[2]。根据学生兴趣需求设置相关的游戏活动,引导学生在游戏活动自主参与和深入探索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数学规律,也能够让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创作力。例如,在围绕“多边形及其内角和”组织教学期间,则可以设置趣味游戏,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多边形模型,之后引导其利用量角器等载体对内角进行测量,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就内角和的规律进行分析。或者,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设置趣味的计算游戏,让学生通过趣味计算竞赛来感受相关的数学文化,也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领域始终保持积极态度。
四、组织合作探讨
        在教学活动全面开展和组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重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对具体的合作学习活动进行深入探索,让学生能够端正自身在数学课上的学习思想意识,让学生在参与学习时能够始终以团队配合,深入探究为目标,就相关的数学知识,以及与之相关连的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在进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组织教学期间,可以设置探索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就具体的判定方式进行探索,在互动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实现学习思路有效整合。或者教师可以设置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就全等三角形判定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索,让学生的解题能力获得突破与提升。
五、设置趣味作业
        在具体实施数学课教学活动期间,教师需要在作业设置方面进行规划,丰富作业内容,并对数学作业的具体形式进行有效创新。在组织常规习题训练的同时,也可以合理的设置实践训练活动[3]。让学生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对具体的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并夯实学生在数学知识方面的应用基础,例如教师引导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就具体的数据进行搜集,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
结论:依前所述,在具体实施数学课教学期间,作为教师要在具体的授课思想,和课堂活动实施方法上进行创新。在组织教学期间,则可以通过生活导入、情境创设、游戏组织、合作探讨以及趣味作业有效布置等多种方式,构建全新的数学课教学和训练体系,让学生获得良好学习环境,并在此基础上有效内化和吸收比较基础的数学知识,全面提高学生数学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祁胜林.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4):239.
[2]杨丽波.创建高效课堂,增强数学趣味性[J].才智,2017(08):200.
[3]霍琴琴.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14):164+14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