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光胜
浦北县实验小学 广西钦州 535300
摘要:互联网+技术、资源、素材、媒介等在教育教学领域的深度应用,既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又拓宽了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路径,对于学生认识视域的拓展,认知潜能的激活,数学素养的塑造,都会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落实、开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指导时,应该以互联网+为辅助,充分开掘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各类素材,使互联网+真正进入数学课堂教学,更好融入数学教学,为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升而给予保障,奠基铺路。同时,教师在借用互联网+时,应该加强对学生现状的考量,教学内容的研判,进而设计出蕴含丰富性、多元性、科学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互联网+驱动下更好学习数学,更好提升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处于小学阶段的很多学生,思维活跃,性格好动,对数学学习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而且好奇心、求知欲比较迫切。但是,苦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复杂性、多元性,以致很多数学学习活动的开展,往往会因为难于理解、无法突破而陷入认知倦怠。而互联网+强大的交互性、可视化、多元性功能,使得其可以更好服务于小学数学教学指导,为实现教学有效性提升、学习延展性增强而给予保证。这使得将互联网+深入融合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便成为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得以更好开展的必然导向。教师可以通过对互联网+的充分应用,使承载于互联网+之中的诸多必要性教学资源、素材、信息等更好反馈于数学教学,带动学生更好学习数学知识,帮助教师切实突破教学困境,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而注入新鲜血液。
一、以互联网+为辅助,切实凸显教学设计的科学性
进入新时代,互联网+的因运而生,为帮助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提升、抽象思维增强提供了坚实保证,必要辅助。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对互联网+资源的充分利用,并结合知识特点与学生现状,合理搜集、整合互联网+中的诸多教学资源,并将其灵活穿插之不同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之中,为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好奇心而给予辅助。一方面,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中涉及的直观图画、有趣素材等予以呈现,在降低学生理解难度的同时也激发、调动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于一些比较丰富的教学活动,教师也可以通过对互联网+的充分利用,让学生按照活动规范、图像指引、视频驱动等参与其中,既增加了师生的互动性,营造了欢悦、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又可以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内涵,实现数学实践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随着教师在教学设计层面对互联网+应用的深入,小学数学教学的视域将会无限宽广,学生的学习发展自会更加多元、丰富、高效。例如,在开展“长方体与正方体”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以互联网+对应的网络软件为辅助,针对问题:请判断一些由六个小平面组成的图形,是否可以构成正方体或长方体。首先将正方体拆开成六个面的模型,然后将拆开的图形按照不同的方式重新组合成正方体的结构,引导学生去观察、研讨、分析,最后达到对图形组合类问题的深度理解。
二、以互联网+为驱动,充分提升课前学习的多元性
互联网+比较多元的应用路径,使得其可以彻底打破课堂对于学生学习的束缚,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进而于无形之间提升了数学学习的宽泛性、丰富性、多元性。
因此,为了切实增强小学数学预习效率,使学生明确预习任务,了解预习导向,并于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预习习惯,为促使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而给予铺垫。一方面,对于一些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即可认识、了解、把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借助互联网+开展预习,并利用互联网+中一些简便操作,增强学生对于具体知识内涵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学习数学。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难度较大,需要借助抽象思维、形象理解方可掌握的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利用网络资源、互动交流平台等开展课前自学,让学生在多元化、丰富性网络素材的作用下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开展《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教学时,教师可以动员学生在课前借助网络资源进行预习,并搜集对应数据、资料等,在课堂予以展示。课堂教学时,有的学生展示的是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数据,有些学生展示的是春晚收视率数据,有些学生展示的是黄河长度的数据......面对学生在课前学习中自行搜集的诸多有效性素材,教师在适时加以引导、延伸,便可以于无形之间增强小学数学教学的效能。
三、以互联网+为引领,逐步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互联网+的引领下,诸多比较抽象、宽泛、复杂的教学难点将会于无形之间得到化解。因此,教师在讲授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对互联网+可视化、互动性、丰富性优势的发挥,让学生在更为多元、生动、灵活的学习指导形式下实现数学素养的提升与能力的增强。一方面,结合小学学生好奇心较强,求知欲迫切的特点,融入生动动画、丰富视频等,让学生在观摩、体味中感知知识内涵,理解数学知识的价值与意义。另一方面,为了节约教学时间,教师可以就一些繁杂的验算过程,丰富的题干信息等利用互联网+进行呈现,为教师指导与学生学习节约时间。例如,在《加法的意义》教学时,教师可以用丰富的动画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图画中:一个池塘内,首先游来5只鸭子,随后又游来9只鸭子,并引导学生观察,使学生对“合并”思想获得深刻理解。这一教学设计策略,既凸充分发挥了互联网+的功能和作用,又达到了充分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四、结论
总之,互联网+的诸多优势,使得将其融合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且,在互联网+的驱动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发展性、多元性、丰富性也会获得切实提升,充分增强。因此,教师在互联网+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指导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实际和知识特点为基础,积极开展研究和探索,并竭力创设条件,搭建平台,提供机遇,让学生在互联网+的辅助下、引领下,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切实提升数学素养,以确保互联网+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得以最大化,效能得以无限化,进而达到更好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切实增强学生学习学习延展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郭葆青.“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新教师,2019(12):52-53.
[2]金海军.“互联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家长,2019(12):43.
[3]聂宇昕.“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J].考试周刊,2018(A2):98.
[4]赵建国.互联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数学大世界(下旬),2017(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