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源源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东城小学 442100
2019年秋季,统编版新教材在全国范围内正式投入使用,身在教学一线的我们,在感受到资源共享便捷化的同时,也感觉到了深深的教学上的压力,同样的教材,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教育资源,不同的家庭环境……
传统文学的比重愈来愈重,不爱阅读的孩子也屡见不鲜,怎么解决孩子在传统文学方面的理解问题?这是摆在中高年段语文教师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据初步统计,在部编版12册新教材中,课文共计380篇,具体分布如下:古诗词71首、文言文14篇、神话4篇、寓言7篇、传说1篇、其他21篇,在课文中,传统文学共计118篇,约占31.1%。
在12册教材中,日积月累共计85个,具体分布古诗词45首、警句19、成语9、俗语5、其他5,共计81个日积月累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约占95.3%。
传统文学总数为199,在整个小学统编教材中,所占比重约42.8%。
古诗词总计114首,在中国传统文学(199)中所占比重最大,约57.3%。语文园地中“词句段运用”和“我爱阅读”版块中,成语、成语故事、传说故事等中国传统文学内容并未纳入该项数据统计。在此背景下,传统文学的理解策略研究尤为重要。
就古诗词而言,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深邃的意境、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从古至今,古诗都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重视古诗词教学,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古诗词教学,对提高学生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通过一系列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古诗的教学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协调配合,由此才可深入文本,引起共鸣,真正地为帮助学生理解助力。
一、充分的预习事半功倍
战场上不打无准备的仗,学习上也是如此。课前教师要充分备课,学生也应预习有法。对于古诗的学习,查询古诗资料,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在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同时,还可有效地助力学生理解古诗内容及其所要表达的情感。古诗词因其写作时代久远,与今日学生的所见所闻和生活经验相差较大,无疑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因此,课前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认为预习的方法可以有:借助工具书,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和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料或到学校图书室借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写作背景;利用网络资源或向他人询问;教师提供一些相关的卡片资料等等。
二、有趣的导入引人入胜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引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才能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顺利进行。古诗词内容短小精悍,题目的意思高度凝练,往往统领全诗。因此,大多数古诗词教学都可从破题入手,即引导学生找准题眼,弄清题目的意思。如,在教学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时,教师就可抓住题眼中的“送”字,先由学生介绍自己搜集来的资料,“把课堂交给学生”。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使学生明白题目的意思,又能为理解古诗的内容做好准备,为高效的课堂奠定基础。
三、适时的启发感悟意境
意境是诗词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就是品味诗词意境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词的关键。别林斯基说过:“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诗词的教学,必须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只有学生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所以,使学生进入意境之中的最好方法,就是要求学生充分调动想象和联想,真正走入文本,与诗人对话,达到情感的共鸣。从作者当时的立场,设身处地地考虑感受,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于眼前,再现真实的情境。至此,学生才可以说进入了诗的意境。
四、拓展与延伸巩固提高
每一首古诗词几乎都映射着一段浓缩的历史,一个浓缩的生活场景。如何在诵读、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还原历史,还原生活场景,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诗词的美感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应适时抓住时机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扩大储存量。如,在教学完《芙蓉楼送辛渐》后,教师也应将其他的送别诗推荐给学生,以便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打开学生课外阅读的新视界。通过这样的课后拓展延伸,能够起到巩固提高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进入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学过程是课堂的核心,慧眼识重难点,细心寻突破法。在教学中思考,在交流中感悟,在感悟中调整,在探索中成长。总之,古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我们的宝贵财富。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针对现行的教材版本,我们必须要十分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做到高效,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