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如何在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3期   作者:颜蓬秀
[导读] 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已经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颜蓬秀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岐岭镇南星小学  514467
        摘要:学生处于小学高年级阶段,已经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由于即将进入青春期,会模仿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而这些行为严重不符合当前年龄段或者直接是涉及违法行为;由于同学的孤立、指责和辱骂的行为,极有可能引发学生抑郁症的可能性。为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班主任需要建设班级环境、普及心理疾病知识,告知心理问题严重性、联系学生家长一同建立学生成长的环境。基于此,我将结合我的教学经验浅谈小学高年级段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关键词:心理健康;优良环境;普及心理疾病知识
        引言
        小学高年级段的学生已经渐渐开始进入叛逆期,学生不喜欢听教师和家长的教育,部分学生甚至出现以违反校规为荣的情况。这个阶段的许多学生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若不能给予及时解决,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将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小学高年级段的班主任要能意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要不断渗入相关心理健康教育,保证学生能健康成长。
        一、小学高年级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学生处于这个阶段,已经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但部分小学班主任却认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尚小,还不到产生心理疾病的年纪。班主任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是严重不足的,正是教师这样的忽略,造成现在心理疾病在向小学阶段蔓延。其次,高年级段的小学生,由于即将进入青春期,会模仿社会上的各种行为,而这些行为严重不符合当前年龄段或者直接是涉及违法行为,如,学生会学习电视剧、电影上的剧情,于私下开展所谓“恋爱”这种于其年龄严重不符的模仿行为。其次,学生还可能因为观看血腥暴力的电影、电视剧,如《古惑仔》之类的影片,对影片内容里的“黑道”性质产生崇拜,于是学生就极力模仿其中的剧情,在校园里组成各种所谓“帮派”。其次,小学阶段由于同学的孤立、指责和辱骂的行为,极有可能引发学生抑郁症的可能性。这就是小学高年级段的心理健康现状,学生缺乏应有的识别能力,容易盲从和模仿,这对于学生健康成长危害极大。无论家长还是班主任,都将大量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的学习上,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处于一种空白状态。[1]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建设班级环境,创建良好环境
        许多健康问题的出现,其本质所在是学生成长的环境,积极向上、友好关爱的环境下,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可能性极小;充满混乱、霸凌和缺乏纪律性的班级环境,学生的三观会发生严重扭曲,心理疾病出现可能性将急剧增加。所以,小学高年级段的班主任要注重对班级文化的建设,将班级建设为“学习上奋发向上,班级同学关系上为关爱互助,师生关系上为亦师亦友”。学生心理疾病的产生,极大多数都是由于同学之间关系不当,学业倍受打击和家庭环境巨变所造成。通过这样的班级建设能有效根除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环境,当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基本上不会出现任何心理疾病。[2]
        作为班主任,我在班级建设上也下足功夫。例如,为有效管理学生,我在班级上立下明确的班级班规,学生的一切奖赏均依照班规来实行,且当学生违反之时都一律按班规实行。这样的班规能有效避免班主任在治理班级时出现偏袒现象,能让学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下健康成长,这样的培养模式与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一致。

其次,为帮助班级学生建立友爱、关爱互助的人际关系,我会常常带领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团建活动,如与隔壁班级开展篮球比赛活动、组织班级学生志愿活动等,让学生能在一次次班级活动中建立深厚的友谊。为能有效解决班级学生之间的矛盾问题,每周五最后一节课都被用作“调节课”,这节课上学生可以大胆诉说这一周与人发生的矛盾以及学生自己解决的情况如何,我再根据学生的亲口诉说和其他学生的讲述来缓解同学之间的矛盾。通过观察调节后的情况,发现学生能接受班主任的建议,重新建立起同学之间的友好关系。学生之间发生小矛盾小摩擦是极其常见之事,班主任要及时解决,不然小矛盾就会变为不可化解的仇恨,此时就算班主任介入也无济于事。
        二、普及心理疾病知识,告知心理问题严重性
        学生存在心理疾病,可能学生自己都不清楚,而且学生由于对心理疾病的知识处于一片空白,无法准确认知心理疾病对自己身心发展的影响。这就需要班主任开展心理疾病知识的普及,告知学生出现心理疾病的严重性,让学生对自己的心理情况有一大体了解,在出现问题时,能及时告诉班主任解决问题。于每周四,我会开展一节心理疾病知识的普及,告诉学生各种心理疾病的由来、病发表现和危害性,让学生更加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为了让我讲的理论更有依据和可信度,我会找出许多出现心理疾病的科教短篇或者讲述心理问题的电影,让学生能够较为系统的了解到心理疾病发生的整个过程,以便学生能对相关心理疾病有一定预防。
        三、联合家长,共建和谐环境
        之前论述了学校环境的建设,仅仅学校的环境建设是不够的,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还需要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要想避免学生心理疾病的出现,班主任还要联系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能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相应的努力。[3]
        如,为能让班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我常会联系学生家长。我告知家长,当他们在争吵时,最好避开学生。因为我知道,家长争吵时情绪会异常激动,无法有效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自然不可控的就会伤害到学生幼小的心灵。其次,无论任何时候,家长都要表现出家庭环境的和睦,学生只有在这样一个充满温馨和父母关爱的环境下,学生的心理才不至于发生扭曲,进而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对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也会向学生家长进行讲述。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守护,无论少了二者的哪一方,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都会急剧升高。所以,教师和家长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学生能够健健康康的成长起来。
        结束语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小事,班主任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经常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一旦学生心理出现任何不良变化,班主任要给予及时解决。学生的成长环境决定着学生人格的建立情况,班主任和学生父母要共同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奋发图强、热情友爱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能学会自强、自立,面对困难迎难而上和不屈不挠的坚毅性格。小学高年级段的班主任唯有将学生心理教育落实,才能有效避免学生在心理健康上出现严重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彬彬,李亚敏,彭圆圆,崔佳.小学班主任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0,33(03):73-77.
        [2]何光娟.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0年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论坛(贵阳会场)论文集(二).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20:160-162.
        [3]付康琳.小学班主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40(02):142-14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