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创新

发表时间:2020/11/17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3期   作者:于然洁
[导读] 工学结合作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对高职院校内的学生进行培养
        于然洁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区南海新区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摘要:工学结合作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是对高职院校内的学生进行培养,设定以职业作为定位的目标。开展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高职院校内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技术的运用能力,从而有效的提升其在就业中的竞争力。院校通过与各企业之间的协作完成实践性教学,学校教师主要是向学生传授最基础的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的技能,促使学生可以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培养。但是,工学结合的模式还存在一定的弊端,所以必须要积极的对其进行探究。
        关键词:工学结合 高职学生管理 创新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存在的弊端
   学生管理主要是学校为了能够促使学生不断的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所做的直接工作和间接工作。学生的管理工作主要包含科研工作、教学工作、职业发展的指导工作、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学生的事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工学结合的人才管理模式,主要就是以高职院校内学生的才能培养作为关键性的目标。工学结合的主要特征就是院校和企业合作,让学生能够在企业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依照企业需求的标准,全方位的培养与管理学生,学校主要负责对学生的实践工作进行管理。但是其中存在诸多的不足:第一,工作的机制不够健全。学生在实习试岗的期间,服务和管理需要由企业与院校协力承担。但是,目前的机制不够完善,学生在实习期间内若出现一些事故,学校不能够精准快速的处理。所以,必须要对服务的管理机制进行细致的调整。例如,可以设立出学生在实习的期间段内管理工作主要交由院校,但是企业需要参与协同管理中的制度。第二,传统的管理模式适用于学生学习、实习阶段的管理工作。高职院校在发展的期间段内形成了固定、统一的管理模式,学生在实习的期间内,原本的管理措施很难发挥作用。在工学结合的模式之下,学生在校园之外学习,实习的地点较为分散,实习的内容没有被固定,具有多元化的特征。所以,导致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适用于多元化的实习模式,那么,院校必须要侧重的进行调整。与此同时,高职院校内的学生开展实习活动的过程中,主要是以班主任和辅导员共同完成的管理,由于辅导员的数量有限制,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较多的问题,导致管理的效率不高。第三,企业并没有重视针对性的对学生管理。由于,学生在校外实习,导致自己很难适应身份的转变以及工作的环境。这个时候企业并没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管理,只是依照对普通员工的管理模式,导致学生出现抑郁、自卑和恐惧的心理,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出现更多的难度。第四,高职院校和实习的企业单位之间信息流动不畅通,缺乏沟通导致管理的效果相对较差。
二、创新途径
(一)对于管理的模式进行创新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之下,学生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工作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所以,院校和企业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开展管理工作。积极的创新和学生沟通的措施,辅导员需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到学生在企业中是否能够展现出自身的能力,对自我进行管理和服务。院校更需要不定期的对学生所实习的单位进行考察,深入的了解到学生在单位中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针对学生所存在问题,院校内的教师需要针对性的解决,可以运用QQ、微信以及电话等模式,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解决其思想和心理上的问题。重视教育环节,由于学生是校外实习,所以必须要制定出安全防控措施,运用书面的模式,将安全防控的知识内容告知给学生,各个企业单位必须要重视对学生的岗前培训,开展安全教育环节。
(二)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
   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作为工学结合模式开展的关键性途径。据以往的经验来讲,该模式需要企业、政府以及院校三方面共同努力。将三方积极性调动出来,才可以促使工学结合模式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果。目前,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政府作为引导,学校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是被动地参与其中。这就要求采取运用行之有效的措施,将企业参与的积极性调动出来,促使企业能够重视对学生的管理。形成政府引导、行业协调、企业与学校之间积极互动的机制,创建起实训基地。辅导员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与此同时更需要和企业保持较为频繁的联系,对学生开展管理和教育工作,企业需要将企业内工作资质较高、经验较为丰富的员工,当做是指导学生的师傅,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管理。重视校企家合作,企业更需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沟通,将学生在企业内的表现精准的传达给家长,让学生家长意识到实习的关键性,从而搭建起较好的育人平台。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高职院校的教育也在不断的深入改革,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够有效的促使院校培养出综合素质健全的优质型人才,推动社会的飞速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求高职院校以及学生实习的企业单位进行深度的配合,不断的革新管理学生的模式,依照学生的特征制定起完善的管理制度,对管理进行创新,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从而促使学生可以在优质的管理模式和制度之下,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技能在企业实践中充分的展示出来。
参考文献:
[1]王维.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20,(11):217-218.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20.11.217.
[2]高艳春,于秀娜.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顶岗实习管理研究[J].卷宗,2019,9(30):202.
[3]张中泰,杨迪.依托工学结合环境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J].文教资料,2019,(19):113-114,151. DOI:10.3969/j.issn.1004-8359.2019.19.054.
[4]孙艺豪.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创新探讨[J].丝路视野,2017,(5):44,46.
[5]付强,万忠.论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考试周刊,2017,(A3):50. DOI:10.3969/j.issn.1673-8918.2017.A3.0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